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发展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提法的变迁很容易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公平问题。
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强调解决公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6分)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说明当前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6分)
答案

(1)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解析

试题分析:(1)直问型主观题尽管也以设置情景材料命题的方式出现,但一般是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包括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问较直接,一般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可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或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直接回答即可。设问是回答在我国强调解决公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等知识点来展开。
(2)本题设问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去说明。
举一反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应该坚持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③同步富裕,共同发展        ④平均分配,消除差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联产计酬中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978-2012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图2  1978-2012年广东居民收入变动情况     

图1注:在1978年,Y轴百分比最大是第二产业(工业),最小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广东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9.8:46.6:23.6逐步调整为2012年的5.0:48.5:46.5。
材料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广东毗邻港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30多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诸多风险挑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相结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二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
(1)结合材料一,阐述图1和图2中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等经济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取得巨大成就的措施。(12分)
(3)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党中央为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作出的努力。(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与此前的规划有着很大区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 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提高国民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拓宽居民增收的渠道,提高居民收入  ④扩大信贷规模,鼓励居民贷款消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某校高一(2)班同学,围绕“国家财政”这个话题,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情境一 有同学从网络上了解到,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1)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8分)
情境二 与2012年相比,财政新增的项目有: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等;提高标准的项目有:农村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扩充整合的项目有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按现有政策继续实施的项目有:城市低收入家庭与公租房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等。33个项目预计财政投入将超过600亿元,与今年计划相比,投入增幅在11%左右。
(2)上述材料反映了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哪些方面的作用? (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