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材料二2010年1—5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材料二2010年1—5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

题型:天津期末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0年1—5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全年将会突破8万亿元,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表明中国不仅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且在后危机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然而,8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1)试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信息说明的经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8万亿元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2008、2009年增幅略有回落,但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②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的增长,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
(2)①合理调节财政支出方向。一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民众获得实惠奠定坚实经济基础。二是合理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让民众获得更多直接实惠。②合理调节财政收入结构。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既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当前实际看可以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藏富于民,国富民强。
举一反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

[     ]

①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②加大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③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题型:辽宁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12月11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大会坎昆会议终于落下帷幕。会议进行的可谓举步维艰,美日两个国家在谈判桌上,公开表达了他们倒退的立场。但是整个谈判的进程,不能也不会被他们所操纵,谈判的主流仍然是努力取得突破。大会最终还是通过《坎昆协议》,对关键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认可。
材料二在13天漫长的坎昆气候大会会谈中,中国代表团展开的“魅力外交”引发不少西方媒体的关注,也获得一致的好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在碳排放方面绝对作出了真诚的努力,他对此报以“极大的尊敬”。绿色和平组织全球总干事库米·奈都也认为,中方在大会期间体现的积极姿态“令人鼓舞”,中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更“令人兴奋”。中国代表团对公民社会的开放态度同样值得赞赏。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能源、环境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了有效兼顾三者利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中首次提出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虽然未能就一些问题达成完全一致意见,但最终都走上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低碳经济之路。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稳定房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回答1~2题。
1、2010年9月29日,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宣布,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此举会[     ]
①缓解房地产市场过度炒作
②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③抑制商品房购买需求
④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招标投标、土地审批出让、规划管理,成为腐败高发环节,影响到国家调控房价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应该[     ]
A、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B、打造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C、科学民主执政,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D、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此时加息[     ]
①会增加贷款购房的成本,减少商品房的购买需求
②有利于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③意味着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已彻底转变
④有利于增加定期存款的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7月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此,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6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务院采取的16项措施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国务院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