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材料一:2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材料一: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2003~2011年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注: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科技化的推广,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
(1)指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提出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的措施。(8分)
(3)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合理性。(10分)
答案
(1)2003~2011年,我国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分散的经营模式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措施: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确保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功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实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强大动力。
解析
“三农”问题是长效热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现代农业发展,命题角度比较多。本题从科学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角度命制,考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2)问时,须根据图表题目、注释、柱状变化概括经济信息。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要求,围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出自主创新、转方式、城镇化等措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的完善,解答第(3)问,须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阐释出经营权流转对农村生产力、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举一反三
“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
A.第一要义B.核心立场C.基本要求D.根本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而且是靠投资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第二产业拉动的。这启示我们要打造经济升级必须(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C.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走基层,假日街头特别调查“你幸福吗?”部分路人回答摘录如下:
路人甲:我是在校大学生,能进入高校学习,觉得很幸福了,但更期盼高校能教给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东西。
路人乙: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能有个依靠就是幸福,现在我每月能拿到几百元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我觉得还是幸福的。
路人丙:我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每天忙碌修筑高楼大厦,但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却还是低矮的土坯房,破烂不堪,觉得十分心酸、难过。
路人丁:我是一个小商贩,起早贪黑一天能赚100元钱就觉得很幸福了,但有时要与城管“斗智斗勇”也很烦,希望有人关心我们的生存状况。
材料二 

注:此图为对京沪穗三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建设的知识分析居民的期盼。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镌刻着党对13亿人的幸福承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对13亿人的幸福作出承诺。
材料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是(  )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④立足政府监管,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对此,各界达成的共识是,城镇化需要大力推进,但其重点应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图1 1979~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对比图
注: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数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城镇化率均不到45%。世界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多在70%以上。

图2 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1)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图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的现实意义。(10分)
材料二:旧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堵车、城市污染、产业空虚等弊端随之而来。C市在城镇化建设中,依据本市山城可用土地相对较少的特点,抛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采用“核心城+卫星城”的组合发展模式,而卫星城在规划布局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是自然的天然氧吧,城市环境优美;为防治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减少简单机械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通过健全法制政策来规范城市管理,注重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性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在城镇化建设中C市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