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央视走基层,假日街头特别调查“你幸福吗?”部分路人回答摘录如下:路人甲:我是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央视走基层,假日街头特别调查“你幸福吗?”部分路人回答摘录如下:路人甲:我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视走基层,假日街头特别调查“你幸福吗?”部分路人回答摘录如下:
路人甲:我是在校大学生,能进入高校学习,觉得很幸福了,但更期盼高校能教给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东西。
路人乙: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能有个依靠就是幸福,现在我每月能拿到几百元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我觉得还是幸福的。
路人丙:我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每天忙碌修筑高楼大厦,但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却还是低矮的土坯房,破烂不堪,觉得十分心酸、难过。
路人丁:我是一个小商贩,起早贪黑一天能赚100元钱就觉得很幸福了,但有时要与城管“斗智斗勇”也很烦,希望有人关心我们的生存状况。
材料二 

注:此图为对京沪穗三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建设的知识分析居民的期盼。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镌刻着党对13亿人的幸福承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对13亿人的幸福作出承诺。
材料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我国目前仅处于总体小康社会阶段。这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所以人们仍然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对生活怀有更高的期盼。②居民眼中最能代表幸福感的指标,实质上正是我国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必将会又好又快、科学、全面发展,居民的期盼都将成为美好的现实。
(2)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决定了它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制定符合人民意愿的方针、路线。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它要对13亿人的幸福作出承诺。③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党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①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文化建设工作,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奠定基础。③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物质条件。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提供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促进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解析
第(1)问,要注意知识限定,回答时首先要指出居民有所期盼的原因,其次分析居民期盼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最后分析我们应该怎么做。第(2)问,设问的主体是党,运用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等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理解,考查其探究问题的能力。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举一反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是(  )
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④立足政府监管,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对此,各界达成的共识是,城镇化需要大力推进,但其重点应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图1 1979~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对比图
注: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数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城镇化率均不到45%。世界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多在70%以上。

图2 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1)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图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的现实意义。(10分)
材料二:旧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堵车、城市污染、产业空虚等弊端随之而来。C市在城镇化建设中,依据本市山城可用土地相对较少的特点,抛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采用“核心城+卫星城”的组合发展模式,而卫星城在规划布局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是自然的天然氧吧,城市环境优美;为防治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减少简单机械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通过健全法制政策来规范城市管理,注重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性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在城镇化建设中C市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银行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NI(国民总收入,其数去分为三大组。低收入组:人均GNI低于1006美元。中等收入美元:人均GNI为1006~12275美元。其中,人均GNI在1006~3975美元的,列入下中等收入组;人均GNI在3976~12275美元的,列入上中等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GNI在12275美元以上。我国2010年人均GDP达到426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组。这一材料表明()
A.我国人民生活均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B.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
C.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我国正在实现总体小康水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2月1日,我国公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可以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我国政府第三次针对扶贫开发制定国家级规划。经过此次上调,我们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每天1. 25美元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这一材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
A.全面发展思想B.协调发展思想C.可持续发展思想D.以人为本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46%, 而汽车工业所消耗的燃油占到整个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有鉴于此,我国应该(   )。
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鼓励发展低油耗、环保的经济型轿车 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