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表1  2008-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基本情况(单位:万吨,%) 钢材产量钢材增量钢铁占世界份额增长量效益中国世界 200858177.303.6

材料一   表1  2008-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基本情况(单位:万吨,%) 钢材产量钢材增量钢铁占世界份额增长量效益中国世界 200858177.303.6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表1  2008-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基本情况(单位:万吨,%)
 
钢材
产量
钢材
增量
钢铁占世界份额
增长量
效益
中国
世界
 
2008
58177.30
3.60
38
75
25
>8
2012
95186.11
7.66
49.7
<1.3
 
注:我国钢材市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材料二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12月10日至13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三 作为我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定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大力压减产能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能向沿海临港和资源优势地区集中;推进节能减排,使吨钢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技改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资本投身农业、旅游业甚至文化产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5分)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2分)
(3)分析材料三中的做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2分)
答案

(1)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占世界钢产量比重较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结构性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整体效益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分)
(2)①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正视我国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并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3分)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分析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产能过剩的化解工作。(3分)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3分)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分)
(3)①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3分)②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分)③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分)④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读图的步骤。首先是读表读头,把握主旨。具体到本题就是表一反映的是2008-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基本情况。其次是读内容,了解具体情况。要遵循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的原则。具体到本题的规律就是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占世界钢产量比重较大;横向的差距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整体效益不高;第三步看小注,根据本题的小注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
(2)考生在回答本小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就是矛盾的观点。其次是对材料二进行分析,因此考生要认真审阅材料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说明我们正视我国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并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这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其次根据指导意见的内容中“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我们可以结合矛盾的特殊性的知识,要具体分析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产能过剩的化解工作。材料中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的知识。因为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本题虽然知识点简单,但是跨度较大,有一定的难度。
(3)考生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紧紧扣住材料中的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筛选出一下这些有效的信息。“大力压减产能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能向沿海临港和资源优势地区集中”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使吨钢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技改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资本投身农业、旅游业甚至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举一反三
(34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突破口。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试验区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探路。总体方案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十几个方面。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释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
材料二 “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在投资领城“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负面清单”事实上是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需要管的事,而不是无限制伸手。对此,某同学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简政放权,杜绝政府干预。
  材料三  2013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此之前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四  2013年11月12日,以改革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共中央******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指出,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总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依据(8分),并结合材料二对某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8分)
(3)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材料四的理解。(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
材料一

注:①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万美元时会迎来CO2排放量下降拐点;
②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141美元

图1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
注: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2013年1月15日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他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直面雾霾天气,我国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材料三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12分)
(3)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013年是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为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应当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是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C.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扩大劳动力再生产
D.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国外劳力资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实现全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GDP的增长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在轨飞行15天,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从而掀开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一页。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积极发展航天技术、扩大航天技术应用的意义。(6分)
材料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中国政府在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上的立场的正确性。(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