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材料一注:①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

(28分)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材料一注:①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
材料一

注:①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万美元时会迎来CO2排放量下降拐点;
②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141美元

图1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
注: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2013年1月15日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他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直面雾霾天气,我国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材料三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12分)
(3)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10分)
答案

(l)表1表明:我国人均CO2排放量随人均CDP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内人均CO2排放量下降拐点很难出现。(2分)表2表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的发展力度明显加大。(1分)图1表明:2013年1月12日,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堪忧,近半城市空气质量严重污染。(1分)表1表2和图1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但至2013年,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2分)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环保产业符合发展规律,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能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等其他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分)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分)(评分要求:在每个答案要点中,学生准确答出观点,可得1分,材料分析得当,得2分。)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美丽中国确实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公共服务等职能,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职责,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应有所作为(3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3分) 所以,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问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读图的步骤。首先是读表头,明确主旨。具体到本题,根据两幅图的表头,可以明确的是图1反映的是人均GDP与人均CO2的排放情况,图2反映的是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占GDP的情况。第二步是读内容,了解具体情况。在读图时一定要遵循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的原则。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表一的情况是我国人均CO2排放量随人均CDP的增加而增加;表二反映的是“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这是纵向的规律。这里没有涉及横向的比较,所以也就不存在找差距的问题。第三步要读小注。表一的小注告诉我们的信息是我国短期内人均CO2排放量下降拐点很难出现。对于图1所反映的信息,我们可以按照表一和表二的顺序和原则作出分析。
(2)考生在回答本问时,首先要明确知识限定是“科学发展观”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说明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第三,要注意的是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其实通过对材料一的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首先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的角度说是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可以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的角度说明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再次可以从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角度说明发展环保产业,能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等其他建设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最后可以从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问的难度不大,范围较小,容易解答。
(3)本问属于辨析类的问答题,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说法是否正确,考生不要忙于做出结论,而应该在于作出全面的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提出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的信息我们发现,这里涉及的主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还有政府、公民。因此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说明从中国党的领导核心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什么责任;其次要说明政府也有责任,政府应该怎样做;再次,说明公民也应该积极参与;最后做出总结说明美丽中国应高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应该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并作出一分为二的判断即可。
举一反三
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013年是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为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应当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是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C.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扩大劳动力再生产
D.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国外劳力资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实现全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GDP的增长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在轨飞行15天,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从而掀开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一页。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积极发展航天技术、扩大航天技术应用的意义。(6分)
材料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中国政府在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上的立场的正确性。(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因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当前,由于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工人工资增长快使企业竞争力丧失,而国内物价不断上涨使民众不敢消费。有人担心中国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要避免我国陷入这一陷阱,我们应(  )  
①加大企业科技创新              ②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③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④减少税收实施紧缩财政政策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材料一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指数
城市
城镇化率(%)
人均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非农产业比重(%)
单位GDP的SO2排放量(吨/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深圳
100
106880
32381
99.93
9
1.0000
上海
89.3
92066
31838
99.33
13
1.7522
昭通
20.4
7193
12066
71.31
677
4.4418
陇南
19.7
6457
10623
70.72
684
4.6207
注: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6%。在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率排名中,广东深圳、上海分别是1、6,云南昭通、甘肃陇南分别为285、286。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内生动力,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但是在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有些地方盲目求大、管理混乱,有的地方农民土地被征用后谋生困难问题等。
材料三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后的民主权利,激发 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使农民参与民主政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9分)
(3)请概述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政治意义。(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