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材料一:小明是一名大学新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部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准备】小明看上了刚上市的iphone5s,在购买手机前,小明有以下考虑:

(20分)材料一:小明是一名大学新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部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准备】小明看上了刚上市的iphone5s,在购买手机前,小明有以下考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
材料一:小明是一名大学新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部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
【准备】小明看上了刚上市的iphone5s,在购买手机前,小明有以下考虑:
其一,小明家庭生活条件不错,自己也在暑假期间通过打工获得了一定的收入,所以想追求潮流,但考虑到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购买手机要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
其二,iphone5s确实好,但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所以,功能没有必要过多,只要性能较好,价格适中的手机就可以了;
【购买】最后,小明在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购买了一款价格适中,性能较好的手机。
材料二:与小明不同的是,有的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时下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影响小明购买手机的因素。(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8分)
答案

(1)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小明家庭生活条件不错,自己也获得了一定收入,所以会想买款手机。(4分)
②消费还会受到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小明考虑到开学后要求不小的学费支出,取消了买IP5的念头。(4分)
③消费还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小明树立了求实的消费心理,他的消费是正确的。(4分)
(若能答出质量、价格等因素,亦可给分)
(2)中学生要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想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每条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影响小明购买手机的因素有家庭生活条件不错,自己也在暑假期间通过打工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iphone5s确实好,但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材料主要体现了影响小明消费的主要因素。(2)中学生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做到的原则即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想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
举一反三
高一学生小峰想写一份研究报告,比较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他应收集的统计数据有                                                  (    )
①人均道路面积                  ②人均绿地面积
③食品抽检合格率                ④每万人病床数
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⑥ 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女士在某服装店买了一件衣服,穿上后发现脱线等问题,在与店主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她依法可采用的维权方案有                                            (    )
①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   ②请求居民委员会进行调解
③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诉   ④单方面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616
5802
7063
8687
10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材料三 科技发展丰富了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使表达和倾听更加贴近;科技发展振奋了国人的精神,航母入列、“神九”飞天、“蛟龙”入海……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1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技发展对于政治生活的意义。(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近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属于有利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经济措施是:
①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市场需求量  
②强化需求升级导向,促进产能结构优化 
③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国务院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违法违规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监管不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是国务院:
A.坚持依法行政,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B.审慎行使权力,完善决策问责制度体现
C.参与民主监督,减少地方政府工作失误的体现
D.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中央政府威信的体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环境问题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以来,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持续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烦恼,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过程中如何作为。(13分)
材料二: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GDP的增长,环境监管有名无实,环境法的实施处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状况。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一些企业长期违法排污而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我国司法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障较为贫弱,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时,司法机关往往无法有效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在环境保护的具体过程中,公众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