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材料一: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材料一: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
材料一: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同时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体现党政治理念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四化”同步的推进,符合时代特征,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我国发展战略的高度。
(1)请分析“新四化”是如何吻合了科学发展观的。(12分)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怎样才能又好又快打造出美丽中国?(12分)
材料三: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人认为:“只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观点进行评析。(10分)
答案
(1)①“新四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符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3分)②“新四化”提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3分)③“新四化”同步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3分)④“新四化”提出了城乡发展、工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3分)
(把“新四化”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几方面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①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打造美丽中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打造美丽中国而奋斗。(3分)
②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听取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打造美丽中国的方针政策。(3分)
③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用权,坚持依法行政,积极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政府要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体人民为打造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社会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为打造美丽中国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5分)
④为了打造美丽中国,党和政府都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1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3)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1分)
②在多种文化并存的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特征,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分)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2分)在当代中国,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
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投身于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
4、原题观点片面。(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材料的主体是党和政府,和党有关的知识点是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政府有关的知识点有政府的性质、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回忆完知识点后,带着知识点读材料,材料能和知识点比对上的,就是答案了。
(3)有人认为:“只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一个辨析题,考生首先要找辩点,可以拆成这样几个小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不是只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可以?结合书上的知识点考虑,首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因(略),其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原观点片面。
点评:高中政治的试题主要是两类,选择题和主观题,对于主观题来说,考生必须把知识点十分准确的记忆下来,这样才能准确的往试卷上写,如果背得不好,那很明显就要丢分,因为政治题不是语文的作文可以随意的发挥,这个会背就会写,不会背,那就得不到分数了。
举一反三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    )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增加了30%以上;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1)图和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问题?(2分)
(2)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减少空气治理的经济压力,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应如何作为。(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也出现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
距扩大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据此回答题。
小题1:党和政府的这一举措,体现了(   )
A.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来规范和引导
B.社会主义本质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C.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发挥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D.我国必须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小题2: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
①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增大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④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一五”规划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
①社会发展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③社会发展水平是长期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有限性
④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亦步亦趋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 (   )
A.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D.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