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工业化推进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到2011年底江苏省城市化率已达61.9%,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已开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工业化推进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到2011年底江苏省城市化率已达61.9%,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已开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工业化推进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到2011年底江苏省城市化率已达61.9%,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已开始向成熟的城市化社会迈进。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关注发展现状
同学们了解到,目前江苏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
(1)结合材料分析江苏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经济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直面发展困境
同学们发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2012年1月4日,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这将促进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区,拓宽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制度渠道,增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力量。
(2)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共建精神家园
当下许多城市都在征集并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以架构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城市精神要真正走出“千城一面”,凸显丰富个性,并同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感受和期盼相契合,实现守与变、静与动的统一,就必须找到城市精神的“根”。同学们呼吁,积极参与“寻找城市精神之根”活动,并为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出谋划策。
(3)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示例完成相关内容。
寻找城市精神之“根” 示例:根在传统。打造城市精神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当地文化传统土壤中挖掘其内涵。
根在________。打造城市精神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在________。打造城市精神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推动扩大内需;②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③增加就业,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④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消极影响: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可能带来:①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②环境、资源的压力。(或给政府带来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的难度)
(2)政治:①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进程。②民主法治进程还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存在政治法律体制障碍。③公民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文化:①文化对人们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②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人们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乡村文化深刻地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①根在民间(或人民群众的实践)。打造城市精神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
②根在发展(或创新)。打造城市精神必须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举一反三
材料一:2007—2011年安徽省宏观经济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1)分析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就解决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传统徽州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部分可以概括为:崇仁尚义、修德敦行、讲求诚信;创新进取;坚忍不拔、百折不回,负重进取的“徽骆驼精神”;兴文重教;宗族乡里意识和帮扶协作精神。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建设好徽州文化基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和进一步弘扬良好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文化支持系统。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以产业政策实施为重点,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3)请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我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     ]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并推广使用节能灯。这有利于 [     ]
①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②促进照明电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历时6个半小时,完成了既定目标,达到最大下潜深度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为后续开展水下科考作业奠定了基础。我国之所以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是因为 [     ]
①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②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③科技创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④科技创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中部分行业的产值表(表1)
注: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超过10%以上,美国等国家甚至超过20%。这个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的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