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对低碳经济的热议。海南省某校高三(1)班师生以“低碳经济”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从报纸、网络上获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对低碳经济的热议。海南省某校高三(1)班师生以“低碳经济”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从报纸、网络上获悉

题型:海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对低碳经济的热议。海南省某校高三(1)班师生以“低碳经济”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从报纸、网络上获悉: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从开始到结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直针锋相对,壁垒分明。发达国家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发展水平,竞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还要求其减排行动接受国际监督。
(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最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还从网上调查,大家发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后,“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现在的流行语。不少城市悄然兴起“低碳族”:在生活上注意节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号召“大家记录自己的‘减碳日记’,有意识去影响周围人”,从而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②一些发达国家无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过于强调本国的一己利益:是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主要原因。
(2)①树立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坚持勤俭节约、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②提升绿色观念,增强低碳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③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促进节能型经济的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举一反三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见下图)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鸟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题材料和所学政治常识,分别说明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出发点和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两国不断加深政治互信,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进了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     ]

①中俄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②中俄两国人民存在着传统友谊  ③我国一贯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  ④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题型:天津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期不得不延长一天,最后才达成一个妥协性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表明

[     ]

A.气候变化问题不是一个发展问题
B.国家利益存在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C.全球化已使发达国家利益一致
D.在国际法律地位上各国是不平等的
题型:浙江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这表明[     ]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协调国家间利益  ④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安徽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强调“所有”国家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求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下降40%至45%,且这一承诺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材料不能说明在气候问题上 [     ]
A.国家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
B.国家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D.国家间的冲突代替了合作
题型:四川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