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才能做到“五谷实,草木关多,六畜落息,国富兵强”(《管子》)。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人工施肥法和轮作制,来解决因土地持续耕作、利用强度过大而造成的土地肥力降低问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如何发挥“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10分)
(3)很多农民认为,下大雨就会把农作物上化学农药冲刷干净,不会损害人的健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需要说服农民改变观念,逐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增加使用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对此,请你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答案
(1)①对“天人合一”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其基本思想的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变化,不断注入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内容。(4分)
②以“天人合一”合理思想为指导,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4分)
③以“天人合一”合理思想为指导,使人们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农业生产中既注重农产品数量的提升,又注意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4分)
①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尊重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4分)
②看到了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和不利联系,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采取措施,趋利避害。(3分)③分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采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的综合思维方法,注重了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3分)
(3)①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雨水难以彻底冲刷干净农药;②通过简易的化学实验,让农民认识到化学农药的危害,生物农药的好处;③给农民介绍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办法以及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农业造成的损失;④选取部分农民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并推广。(每点2分 回答两个办法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如何发挥“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作用。本题并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故学生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设问及材料中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相关表述,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本题材料中“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表明“天人合一”作为传统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本题材料中“‘天人合一’传统思想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耕地”,说明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要坚持以“天人合一”合理思想为指导,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要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通过仔细分析材料二,从中找出关键词语,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启示我们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题中材料“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启示我们要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题中材料“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启示我们要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以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平时所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常识性知识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设问中“很多农民认为,下大雨就会把农作物上化学农药冲刷干净,不会损害人的健康”,学生可提出通过简易的实验以说明雨水难以彻底冲刷干净农药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设问中“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需要说服农民改变观念,逐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增加使用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学生可从对农民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介绍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办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举一反三
2014年3月9日,江苏省政府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差距。如此重视教育,从文化角度看,主要因为教育是
①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习近平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
①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明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保持民族特色,以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下列对这一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     ②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它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它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结合材料,指出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并分析该地是如何坚持这一观点的?(1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 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近,“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异常火爆。其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汉字危机的普遍忧虑。除了对“提笔忘字”的感慨,人们更担心的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和美感在互联网时代逐渐被遗忘。当“汉字英雄”评委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娓娓道来时,许多人才意识到,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上述活动 (   )
①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能够有效抵制网络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    
③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