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答案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4分)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民主意识、创新精神。(2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2)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评分量表
等级水平
分值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4
11~12
知识要求:在水平3之上,答出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能力表现:阐述原理准确,分析能顾及复杂情况,结论合理全面,有一定深度,语言表述逻辑性强。
能正确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充分阐述理由。
水平3
7~10
知识要求:在水平2之上,分析不同教学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不同作用。
能力表现:不堆砌不相关知识,且比较准确地阐述原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结论恰当,表述逻辑性较强。
能较正确、较完整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水平2
4~6
知识要求:在水平1之上,答出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能力表现:堆砌不相关知识,回答上述内容但表述不够准确,语义不完整、不连贯。
能简单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但论证不准确、不完整。
水平1
0~3
知识要求:答出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能力表现:仅作判断但不阐述理由;或阐述理由时所使用的原理错误。
不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②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评分量表
等级水平
分值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4
11~12
知识要求:在水平3之上,答出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能力表现:阐述原理准确,分析能顾及复杂情况,结论合理全面,有一定深度,语言表述逻辑性强。
能正确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充分阐述理由。
水平3
7~10
知识要求:在水平2之上,分析不同教学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不同作用。
能力表现:不堆砌不相关知识,且比较准确地阐述原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结论恰当,表述逻辑性较强。
能较正确、较完整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水平2
4~6
知识要求:在水平1之上,答出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能力表现:堆砌不相关知识,回答上述内容但表述不够准确,语义不完整、不连贯。
能简单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但论证不准确、不完整。
水平1
0~3
知识要求:答出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能力表现:仅作判断但不阐述理由;或阐述理由时所使用的原理错误。
不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3)答案示例: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成就梦想。
(答案须围绕教育创新的主题,符合题目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是一道文化生活试题。材料以教育改革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作用的有关知识。题干要求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主要围绕文化创新作用这一知识点去回答。同时要结合教育创新对学生的作用去组织答案。文化创新的作用:一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二是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2)本题是一道哲学评价题。题目限定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去说明理由。对于题中观点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这是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答题时关键是把握“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可任选一个角度,或从这两方面去辩证分析理由。要求准确地阐述原理,不堆砌不相关知识,并适当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教育创新去拟定,尽量结合当前热点形势和学生实际, 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
举一反三
《印象西湖》是导演团队深入杭州进行调研,以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挖掘当地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唯美的爱情故事以及历史传奇以片段化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山水实景演出。来自专业院校或经专业培训的300多名演员,无论春夏秋冬,均在水上表演。《印象西湖》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从一个侧面反映雨中西湖和西湖之雨的自然神韵。整场山水实景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将杭州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受到各界追捧与广泛好评。
《印象西湖》的创作成功,对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微博称,“最近爆红的《爸爸去哪儿了》、《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等节目,无不都是‘海外血统’。若不是引进版权,还会这么成功吗?为什么这么多成功的电视节目都来自海外?我们本土原创到底少了什么?”此微博对文化工作者的警示意义是
①加大外来优秀文化引进的力度                      
②立足中国文化土壤推进文化创新
③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强化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④不断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马年春晚,来自匈牙利的舞蹈家们表演的《符号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把匈牙利的手影创意融进了中国元素里,把古筝曲和大熊猫完美的混搭,既充满了洋味,又奏起了民族风,国内的作品达到如此境界的少之又少。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
③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和自信              ④文化建设要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亲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作协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贺词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中国作协对莫言文学创作的评价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