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D.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D.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D.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
A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运动。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不舍昼夜告诉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C、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认识事物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少年安能长少年,沧海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伴随着电影《2012》的热映,“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的热门词汇。2009年12月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其议题的道德制高点就是为了避免人类的未来出现像电影中因气候变化而遭到惩罚和毁灭的悲剧。大会的议题给我们的最主要启示是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规定: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气象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种观点回答的都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B.世界的本原问题
C.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