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答案
①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3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世界地图分绘制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该题原理范围固定,指向性明确,学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等方面回答原理。对材料内容要具体分析和全面认识,简练概括材料要点,对应原理加以分析。注意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切忌只回答原理而不联系材料,或者只分析材料而没有原理。
举一反三
2013年9月25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中国汶川和日本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据此回答题
小题1: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专家的观点表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小题2:针对地震是否能够预测,专家认为: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 ④没有认识到运动的绝对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月亮绕着地球转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④红灯停,绿灯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不同宗教的诞生地域不同,向人们描绘的天堂模式也各异。如伊斯兰教的天堂原型是沙漠绿洲,而中国道教的天堂则是封建时代皇宫的翻版。这说明(   )
A.宗教观念并非主观自生,其内容来自现实世界
B.宗教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C.宗教观念是人们善良愿望的反映
D.人间的绿洲和皇宫是天堂在尘世的影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孙悟空”“猪八戒”的致富之策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④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7分)材料一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省政府组织省内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山区和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1)根据材料一,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说明为什么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就能实现农民增收(10分)。
材料二 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吉林省“像抓玉米、抓汽车一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整合吉林歌舞、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被文化产业界誉为“吉林现象”。吉林省之所以能让文化产业生发出充沛活力,是因为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抓住了人才这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依据文化市场运行特点,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众文化。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吉林省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文化劣势到文化优势的转化。(1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