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 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10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 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10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10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第一个  2004年 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
第二个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第十个  2013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研究结论:历次“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0分)
材料六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 必须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运用辩证法知识说明,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强大动力。(10分)
答案

(1)(10分)①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10个“一号文件”的发出,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一号文件”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10分)略。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以某班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10个“一号文件”的解读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原理的指向性很明确,学生需要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解读,要注意对材料的概括和总结,原理与材料内容准确对应。(2)该题要注意原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说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强大动力。要注意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农业农村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如何加强农业农村改革等回答体现的辩证法原理,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抓主要矛盾、树立创新观念、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等方面解读材料内容,注意体现改革的重要性。
举一反三
《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项羽据此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上述材料中两个故事共同表明了( )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不同性质的认识具有不同的作用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的俗语、谚语和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语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④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摆平》讽刺了一些人

①没有看到存在的实际问题而绕开问题走
②不了解求真务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③不懂得“摆平就是水平”是需要胆识勇气  
④自以为“摆平就是水平”是经不起检验的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扬州的老城,南依长江,北依蜀岗,市内河群广布,汇入长江,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②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