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7月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引起此轮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是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2010年7月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引起此轮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影响、供求结构失衡等。 材料二:根据当前价格形势,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既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又要看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定信心。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15分) (2)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2分) |
答案
(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多种因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5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存在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上涨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分) ③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内部联系,又有外部联系,既有直接联系,又有间接联系。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5分) (2)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来源于我国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的经济现状。(4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的问题,促使我们加强研究政策措施。(4分) ③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国务院的措施是在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的基础上决定的,必将对稳定总体价格水平和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1)问属于材料体现类,先明确运用的知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其包含的要点有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答题过程中从材料中寻找相对应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2)问实质是如何体现类问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就本题来讲需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方面分析。注意课本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
举一反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表明 ( ) 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当中我们总在不停地赞美和审美。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A.美是客观存在 | B.意识决定物质 | C.美是主观感受 | D.认识受到主体和客体因素的制约 |
|
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产生于认识的需要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
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要靠实践的检验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
某同学认为,讲奉献与等价交换原则相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提倡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已经不合时宜了。这一观点错在A.忽视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B.只看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C.曲解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 | D.只承认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