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0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0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0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8分)
答案
①必须了解和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我们治水必须从我国的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②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严重,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③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定水策、兴水利,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自身。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运用唯物论的知识限制了答题范围。审准这一点很关键。可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分析本题。
点评: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知识阐释并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准确识记并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知识。
举一反三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
D.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揭示宇宙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      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认识的基础是永恒不变的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支科学家小组建造的一款智能机器人能使用喷胶枪制造茶杯,并用茶杯盛水,将水从一个器皿转移至另一个器皿。这一情况说明(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就是在改变自然物的规律,为人类谋福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