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是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当时对青蒿的试验还一度误认为其效果并不理想,以致让研究人员有废弃青蒿的打算。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受到启发,认为高温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大胆尝试改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用加热得到的提取物中的乙醚能自然挥发,这就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有效抗疟成分。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其提取物抗疟作用率达95%到100%,这一方法的创新对证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方法创新是理论创新、学科创新的先导,没有方法创新就不可能实现理论创新。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方法创新。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需要创新?(6分)
答案
(1)①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②在古代医学书籍相关记载的基础上,我国科研人员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得了对青蒿素的一系列新发现,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③用乙醚提取的青蒿素,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有效抗疟成分,证明了青蒿粗提物对治疗疟疾的有效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④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2分)(每点2分,材料1分,原理1分)
(2)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分)
②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要树立创新意识;(2分)
③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分)
解析
本题以2011年度拉斯克奖揭晓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四个方面分析。
(2)需要创新可以从发展的实质、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举一反三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④任何事物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知是说
A.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D.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根据国情,经反论证,制定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式的补碘会使有些人适得其反。从2011年开始,作为非缺碘地区的宁波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主要的哲理是(   )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必须从实际出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文艺评论者说: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机的作品。这段话说明(   )
①艺术创作必须源于社会实践
②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③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亦步亦趋
④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实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