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据此完成10~11题。1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据此完成10~11题。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据此完成10~11题。
10.这段话主要是告诉我们(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
B.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已经不再存在
C.现实世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D.人的实践活动日益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
11.“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主要是因为(  )
A.任何人都在为改造客观世界而努力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
C.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D.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有条件的,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A、B两项表述有误,C项表述虽正确,但没有揭示文中的观点。这段话是讲生活世界由于人的改造而在变化,因此D项是正确的。第11题问的是“人为什么能改造世界”。A项表述不正确。C、D两项虽观点表述正确,但答非所问。B项正确回答了其原因。
举一反三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因为(  )
A.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D.开放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物质特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拟人的角度看,该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因果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惨遭批判。48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完成23~24题。
23.48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实践是(  )
A.认识的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4.如果国家当时采用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边漫画《告别》启示我们(  )
①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②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客观规律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客观的
B.真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