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来源: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答案
C
举一反三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
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这一观点。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提倡计划生育,并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引发了当地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
A、人的认识虽是无限的,但又是有限的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无规律可循的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
题型:0107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 [     ]
A、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C、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D、是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题型:0107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一高层住宅起火,58人在火海中丧生。专家指出,高层救火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世界难题。这是因为[     ]
 ①人的认识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 ②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变化无常的 ③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④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