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答案
B
举一反三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上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早在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切实加强财政支农力度,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6年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到2008年将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清除歧视性规定,构筑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的长效机制。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同时,在《中共中 央关于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农民辛苦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坚持的“以人为本”理念的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辩证法发展的有关观点,简要阐述党和政府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8月7日,台风“莫拉克”在台湾南部登陆并造成重大灾害,在台湾人民抗灾自救过程中,大陆人民和世界各地华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台湾人民的救灾能力迅速提升。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

①外因对内因会产生影响 ②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③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④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回答1-2题。
1.多年来,民族地区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把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同自身努力结合起来,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多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 [     ]
①维护各民族使用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 ②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③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鼓吹“雷锋精神过时了”,但据调查,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目中,雷锋依然是他们心中“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榜样是一面旗帜,引导人们不断向上、向善、向美。但坏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也是明证。这一论断说明  [     ]
①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一分为二的 ④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4月27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综观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和劳动模范的成长史,虽然每一个时期各有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他们的健康成长都伴随着党和国家的深情关怀;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饱含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正是党和国家***的谆谆教导,殷殷关切,才使劳模这一称号深入人心,才使劳模这一群体在社会上享有无上荣誉,使学习劳模成为全社会永不过时的风尚……
材料二:在我国,当合国家先后出台了提高劳模退休金、对劳模进行奖励、保障劳模就业、安排劳模体检和医疗休养等政策。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劳模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劳模工作、提高劳模待遇,切实提高劳模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自2003年起国家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解决部分劳模的生活困难,截至2009年底累计达4.4亿元。
(1)材料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