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12分)
答案
(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6分)(2)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6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08·广东单科,40)材料一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亲临受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三 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结合材料三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天津文综,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已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作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材料二 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一个美国家庭做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试验,结论是:没有中国产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2001年以来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 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使用外资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有信心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理由。(要求逻辑清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宁夏文综,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 484万人、4 251万人和2 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 404万人、1 569万人和1 572万人。
材料二 
表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东部
11 334
12 811
14 159
16 207
18 217
23 768
中部
5 982
6 395
6 691
7 757
9 481
10 608
西部
4 687
5 007
5 473
6 187
7 219
9 338
注: 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材料三 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3)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简要说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江苏单科,38)材料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材料二 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拥有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了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良好趋势。
材料三 目前江苏创新创业创优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三创”活动仍然受到体制、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如把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视为“异类”,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愿冒险;民众性创新创业的机制尚不完善……
材料四  2006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入的领域外,民营经济都可平等进入。这条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这条措施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可以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创业积极性。
(1)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
(2)比照材料四,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就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各提一条建议,并简要分析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6·广东单科,35)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个普遍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了人间。
在丛飞病逝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