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6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辨析题(6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辨析题(6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答案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正确的。(2分)②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法选择,是错误的。(2分)③人们应当提高识别先进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分)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带来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共中央在新世纪为我们描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蓝图。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之乡——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今天,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需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思想理论上的挑战。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经济意义?(4分)
(2)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小岗村的发展对深化我国农村改革的启示。(8分)
(3)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与国际组织】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3月14日,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3月14日上午11时许,一些僧人在小昭寺用石头攻击执勤民警,随后,一些暴徒开始在八廓街聚集,呼喊分裂国家的口号,大肆进行打砸抢烧活动,事态迅速蔓延,不法分子对拉萨市区主要路段的临街铺面、中小学校、医院、银行、电力和通讯设施、新闻单位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
材料二:2008年4月21日巴黎授予达赖“荣誉市民”。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请运用国家结构形式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以上材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今年年初,面对食品等农副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政府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机制。但下半年以来,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根据《价格法》第32条规定,自即日起解除年初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停止对相关商品的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工作,由经营者自主定价。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国家实行价格干预措施就违背了市场规律。请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材料一: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材料二:人民网载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6分)
(2)结合材料分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材料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GDP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约占GDP的8%—10%左右。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材料三: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向各地区、各部门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要求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内容包括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等。
(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依据。(4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