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2009年我国GDP(亿元)及人均GDP情况(元)年份197819801992200120062008200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2009年我国GDP(亿元)及人均GDP情况(元)年份19781980199220012006200820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2009年我国GDP(亿元)及人均GDP情况(元)
年份
1978
1980
1992
2001
2006
2008
2009
GDP
3645
4571.8
26937
95933
209407
300670
335353
人均GDP
381
463
2311
8622
16165
22640
24840
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2009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回顾我国建国六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六十年来,我们克服了各种挫折和困难,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坚定信念,终于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由一个贫弱落后的国家逐步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迈进。人们群众由当初的温饱不足到基本实现小康,现在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迈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综合国力,而且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10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2分)
(3)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0分)
答案
(1)材料反映了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GDP和人均GDP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1992年,2001年,2008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分)
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3分)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分)
(2)①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我国建国六十年的建设实践中,就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才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有过曲折和失误,但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分)
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表明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建国六十年来,我国人们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基本实现小康,再到向全面小康建设迈进就体现了我们注重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3分)
④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表明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我们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既增强了综合国力,又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充分体现了我们把内外因相结合。(3分)
(3)①国家履行政治职能。加强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分)
②国家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分)
③国家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国家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各项事业,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分)
④国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事能。国家通过维护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2分)
⑤国家还具有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职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了题为《合作包容共创未来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特别致辞。李克强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部署,实施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但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战胜重重困难,付出艰苦努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最后,李副总理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过去中寻求进步,在应对挑战中实现发展。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对发展理念、经济模式、治理结构、全球性挑战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认识、认真思考,以谋划好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路。当今时代,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共担责任、精诚合作,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形成舍力、实现互惠,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求同存异、实现共赢。
(1)分析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2)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对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进行分析。(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8月至10月,我国九部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针对手机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的问题,11月19日,公安部再次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手机淫秽色情网站集中打击整治行动。这些活动有力打击了网络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了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泛滥的势头。
材料二  2010年1月13日,谷歌总部的官方博客发文表示,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虽然其宣称退出的理由是遭受到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但有识之士认为,谷歌退出中国的原因,一是其在中国市场的失败。由于中文搜索领域投入方面的不足,导致其内容搜索在数量、质量和精度上都与百度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至使仅有12.7%的中国网民将谷歌作为搜索网站的第一选择,而中国本土的百度被高达77.2%的中国网民作为第一选择。二是因为其自身存在的涉黄、侵犯著作权问题,使其形象严重受损。三是不满中国对互联网的政治性监管,认为与其开放自由的理念不符。
材料三  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之所以被放大,是谷歌公司和美国政府将这一商业问题政治化的结果。美国某些政要就此事件无中生有,以“网络自由”为借口对我国网络监管制度大肆指责,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联系到不久前美国的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等事件,不难发现中美之间的“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将会持续下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国家重视健康网络文化建设的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材料反映的现象对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启示。(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才能取得“遏制”与“反遏制”斗争的胜利。(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向绿色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
材料一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10分)
材料二 2003年美国防支出比紧排其后的十几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到2005年,美国的国防支出几乎超过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材料三 明尼达州和科罗拉多州在1964年联邦通过民权法案之前.就通过了保护少数民族民权的法案;怀俄明达州允许妇女投票,比联邦宪法确认妇女选举权早30多年。
材料四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一项判决中宣布,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拒绝黑人入学是违反宪法的,这裁决引起南方一些州的抵制,一些州竟以暴力阻止黑人进入公立学校;1963年,亚拉巴马州佰明翰市开展反对公共场所种族歧视的运动,受到州和地方当局的血腥镇压,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为平息众怒,总统不得不动用联邦军队制止亚拉巴马州的暴行。
(2)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说》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三、四共同体现美国联邦制的什么问题?(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理论依据。(10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正确性。(10分)
材料二 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理由。(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歌曲中平实的歌词却表达出了国家对人民的热爱,记录下了人民对国家的眷恋。
材料二:2009年8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张“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还要求,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6分)
(2)某班专门举办了以“维护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列举出你的发言提纲。(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