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009年我国某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 422 10 49

2005年-2009年我国某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 422 10 49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5年-2009年我国某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 422
10 493
11759
13786
1578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 936
3 255
3587
4140
4761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6.7
35.8
36.3
37.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2
45.5
43.0
43.1
43.7
注:2009年某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4%。按年均纯收入1196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 007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升26.7%,鲜蛋价格上涨了22.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5)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10分)
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6)请你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出谋划策。(10分)
答案
(1)05-09年某市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较大并有扩大的趋势。05-07年恩格尔系数下降,06-09年系数上升,说明受物价因素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2)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10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在GDP中的比重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3年
2007年
投资率
62.1
65.4
65.7
62.0
57.5
61.1
55.5
52.5
消费率
38.2
34.9
38.5
35.2
40.8
36.4
42.3
36
注:目前,全球平均投资率为20%,上中等收入国家为18%,高收入国家为19%。
根据材料回答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人类正面临着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造成的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在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消费者,能否接受“绿色消费”的理念,并扎实地付诸行动,将会关系整个人类的命运。
(3) “绿色消费”理念,告诉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

图2:                        

注: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企业自筹资金等。
图3:

(1)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面对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年初的严峻形势,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请将图2、图3分别与图1联系起来,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促进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信心的体现。(8分)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的高度。请结合上述图示的内容,设计一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7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在江苏省赣榆县,由村民自己编写的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墙,俨然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鲜活的风景。”某校高三(1)班学生看到这一消息后,决定对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展开探究。
(1)请你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明建设文化墙的意义。(10分)
(2)同学们经过调查发现,该县规定,建设文化墙,不仅要让老百姓看得懂,更要让他们喜欢看。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多种通俗易懂听形式都被运用了起来。为什么文化墙的建设要运用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多种通俗易懂的形式?(6分)
(3)你认为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墙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是徽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和考古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州三雕技艺的传承步入了尴尬的境地,且面临生存危机。首先,表现在因保护不力而导致三雕艺术珍品的流失与日减少;其次,因掌握徽州三雕技艺需要长期研习,而且劳动回报又比较微薄,所以导致从事徽州三雕技艺的队伍已是今非昔比,寥寥可数。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 请简要回答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文化价值。(6分)
(2) 请贡献你的智慧,谈谈如何传承徽州三雕技艺。(9分)
(3) 请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宣传徽州三雕技艺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国务院及时组建甲流联防联控工作组,建立了疫情直报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及时落实各项防疫抗疫措施,拨出相当经费迅速研制疫苗。对甲流重症救治,其费用纳入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支付框架中去。确实有困难的,政府则通过大病救助的制度给予补偿。
(1)上述材料如何体现出我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12分)
材料二 某药业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9月4日,该公司注册申请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获得通过,标志着全球首家能够用于3岁以上人群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该公司抱着心怀人民健康的理念,稳健管理,规范运用,依靠科技,坚持不懈地研发和生产安全、高效、可靠的制品,不断占领市场。
(2)假如你是某企业老总,你能从该公司的成功中得到哪些启示?(8分)
材料三 随着天气转冷,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上升趋势进一步呈现。据卫生部通报,截止到2009年11月15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691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死亡53例。同时,卫生部专家表示,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公众不必过于惊慌。
(3)从唯物论角度谈谈你对专家的言论的认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