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

(18分)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1)人们普遍认为,世博会作为“经济奥林匹克”,多次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的重要角色,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有很强的推动力。试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对这一看法进行评析。(6分)
(2)作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走过一个半世纪的世博会始终见证着全球经济的冷暖兴衰。一般而言,世界经济总体向好之时,往往伴随着参展规模和水平较高的世博会;反之亦然,历史上曾有多届世博会因遭遇经济危机而不得不减少开支,缩减规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却有望成为这一“定律”的改写者。深陷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国际参展各方在上海世博会强有力的感召下,共克时艰,踊跃参与。迄今为止已有192个国家、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参展规模创历史纪录。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上海世博会参展规模创历史纪录的原因。(6分)
(3)“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和心靠近,城市的脉搏更强劲。人人加人人,变成了众人,汇聚众人的力量,就能打开时代的大门……世界在你的眼前,梦想用汗水来实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未来就能看得见,我们在你的身边,每一次超越了极限,每一个感动的画面,都是壮观的盛典……”(摘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之歌《在你身边》)2009年5月1日,面向全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幕。如果你是上海世博会一名负责文化传播的志愿者,你准备现在开始做哪些工作?(6分)
答案
(1)①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分)②作为“经济奥林匹克”的世博会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能有力地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强有力地发展。(4分)
(2)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参展各方,共克时艰,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国际参展各方既看到了参展的各种困难,又对上海世博会充满信心,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困难面前,国际参展各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使上海世博会参展规模创历史纪录。(6分。其他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3)提示:①了解上海世博会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价值。②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的主要优秀文化成果,将世界文化成果传播到中国。③较系统地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优秀成果,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09年6月10日,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部分省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做好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请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要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6分)
(2)请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从学习科学发展观看        ,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灾区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创伤。虽然灾难已过去一年了,但是地震给人们带来的阴影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消除。为此加强对经历灾难的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让他们的个体充分表达和发泄内心的积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人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请你对此作简要评析。
(4分)
(2)请你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到2009年,改革开发以来中央中央共发布了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十一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这个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十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5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乃至前进中的每一次失误,都无不印证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谛。
(2)根据材料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分)
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一直贯穿于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保增长”。
(3)针对材料中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认识演化过程,有人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请简要分析说明。(1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辨析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