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60分)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拉松式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2009年12月7日—18日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60分)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拉松式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2009年12月7日—18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60分)
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拉松式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哥本哈根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被喻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其主题为“气候变化”。
(1)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遵循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4分)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4分)
材料三: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12分)
材料四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但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更应该是一个发展问题。当前,发达国家扛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旗帜,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卖力向世界“推销”低碳经济概念,设置相关议题,使得低碳经济、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新的国际游戏规则。
(4)历史上欧洲发达国家从新航路开辟以来,对亚非拉地区进行过哪些形式的经济侵略?(8分)
(5)一战结束后、二战结束后及当今世界,国际大国分别制定过什么国际政治游戏规则?(3分)其实质分别是什么?(3分)分别给当时的国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五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政府宣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6)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10分)
材料六 在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7)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
关系。(10分)
答案
39.(6)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分)②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使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3分)③我国的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各项事务,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3分)④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要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树立节能环保意识。(3分)
(7)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4分)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既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要尊重环境保护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3分)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那种不顾环境、不计代价的发展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注:2009年前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7.3、4、3.6个百分点。有专家认为,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8.9%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
材料二:
2008年投资率、储蓄率、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注:投资率通常是指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储蓄率是指一国储蓄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2009年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投资率、储蓄率有所上升,但消费率仍然较低。
材料三:2009年12月5—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薪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小题1:结合材料一,说明4万亿元投资的实施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小题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7分)
小题3: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得益于“政府的刺激政策”,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6分)
小题4: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我国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确立的依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2月5日
2009年4月3日
外币(100)
中间价(人民币)
中间价(人民币)
美元
683.60
682.136
欧元
875.93
913.629
日元
7.6491
6.839

根据上表,回答如下问题。
(1)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什么职能。(2分)
(2)外汇和汇率是一回事吗?为什么?(4分)
(3)对比表中不同时期的情况,我国外汇汇率是升高了,还是跌落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我国CPI变动情况,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注:CPI即消费品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简要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分)
(2)分析图中CPI变动的影响。(11分)
(3)面对图中CPI的变动,你认为政府如何应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今年7月12日,广东省委办公厅邀请人民网、南方网等网站负责人参加了专门召开的“网友意见建议交办会”。有关部门将一个多月来网友“灌水”、“拍砖”(网络用语:发帖称为“灌水”,回帖评论称为“拍砖”)的10多万条帖子,经过整理、分析、筛选后归纳为五大类17个问题,现场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并要求职能部门三个月内将交办意见和进度反馈给广东省委办公厅。过去“网络问政”多为网友网上“说”,党委、政府网下“听”,这次“交办会”的召开,标志着广东网络问政从“网上听政”向“施政实招”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依据材料,说明广东省推行“网络施政”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材料一: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们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1) 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国务院通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唯物论依据。(6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8分)
材料二: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历史人文的积累,有农村民俗文化的绵延,有革命文化的巨变,有工业文化的当代画卷,有戏剧文化的源泉,这些构成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的理论依据。(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