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2009年8月4根据枣庄市委组织部、枣庄市教育局、枣庄

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2009年8月4根据枣庄市委组织部、枣庄市教育局、枣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2009年8月4根据枣庄市委组织部、枣庄市教育局、枣庄市财政局、枣庄市人事局、枣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枣庄市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基本条件。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志愿到基层工作;身体健康。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录用。
材料二:2009-6-2海南特区报,海南省出台《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增强劳动者的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通过制定鼓励投资农业、农村的优惠政策,推动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各种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大力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开展科技培训,使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
材料三: 2009年7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青海省调研学习实践活动和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他指出,要认真研究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在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夯实组织基础。
(1)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大学生村干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2)运用经济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农村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有何启示?
(3)结合材料三谈谈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案
(1)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大学生在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③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大学生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①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在当地就业。②要帮助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鼓励返乡农民工开展自主创业。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的农民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④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3)①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村组干部素质,增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统一党员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③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最、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帮带作用,带领农民致富。④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
解析
这是一道政治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该题材料有3段,设问有3问,材料多而丰富,增加了考生的信息阅读量,也增加了考生筛选信息的难度。本题综合能力的考查陡然增强。这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直是坚持以考查学科内的综合能力为主,解答本题不仅要结合前面的信息材料,而且还要把经济、哲学与政治知识相结合,才能正确的回答问题。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
举一反三
(26分)表一:2007—2009年S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
年份
年人均纯收入(元)网
收入构成
种植业
投资收入
劳务收入(注)
2007
6500
1200
2000
2300
2008
7200
1300
2500
3400
2009
8680
1380
3500
3800
注:劳务收入为进城务工收入,以从事保姆、饭店服务员、搬运工为主。S县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2007年为18000元,2008年为22000元,2009年为26000 元。
材料一: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1)表一描述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做好“三农”工作?(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材料一: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去年是559万,今年是610万。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如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透露,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材料三:一国有大型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1)结合材料一,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正确性。(6分)(2)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二。(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为什么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面对全球变暖的趋
势,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
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此次会议被极为悲情地称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但此次会议并非一帆风顺,会议一开
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针锋相对,壁垒分明。
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8
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
(2003年以世界平均水平为10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2003年)
2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9
(1)分别写出图8中丹麦东西两侧海域的名称。(4分)
(2)运用材料:(图9)中的数据和有关知识,分析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10分)  
(3)开发新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筒述图8中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材料三: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11l、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盲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四: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
记载当时安阳念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春秋》中有鲁国“眷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材料五:浙江师范大学王俊荆的硕士学位论文《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
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战争数目以及朝代更替也是一个循环,气候的恶化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王朝的统治基础。……我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爆发后所进一步激起的。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也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其他方向的少数民族远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之大)。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向南迁移,这样就会与中原王朝产生战争。”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国古代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大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时期:巍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停滞和衰退,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发与南方经济上升;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上升并超过北方,形成了新的经济重心,经济上“南盛北衰”的局面继续发展;明清以来,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畸形发展,东西差距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材料三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3分)
(5)在第二个寒冷期后半期,我国的历史发展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6)气候的变化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农民战争和民族纷争与此多有关系,各举一例说明。(8分)并归纳三次经济重心南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分)
材料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大会在中国等国的努力下最终通过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7)根据有关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应该怎么办(8分)
(8)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道理对材料七进行简要分析。(6分)
(9)请简单分析材料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7.(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图11为2008年中国能源结构对比图。

材料二 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9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分)
(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9分)
材料三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运动的观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