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 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为今后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结合材料。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政治制度?
(2)《建议》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由《建议》到《规划》并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执政方式?
(3)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组织和活动原则?并简述这一原则的表现。   
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3)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解析
回答是需要结合材料,分析每段材料的中心思想,找出并与所学知识点相联系来进行回答。
举一反三
党的十六大召_开后,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先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共14条,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请回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
么?宪法修改的过程和内容是如何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2分)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2分)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3分)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2分)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4分)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6分)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2002年河北奶农倒奶事件2005年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到奶时间,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买奶。生产奶河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4分)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6分)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前三年,中央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严格用地、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两高”行业资本金比例,遏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在安排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资金342亿元,主要用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节能减排。去年底,国务院出台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如今年初,调低了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 加大推广力度。
材料二:有机构预测,石油储量可支配的能源极限,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可以供应165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地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同步上升,上个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100年,而最近20年又是其中最暖的20年。
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认为,人类已经到达或超越了经济增长产生反作用、环境和社会成本超过抵消收益的临界点。戴利教授曾说:“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
材料三: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去年“两会”,明确将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上,温家宝总理全面阐述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10分)
(2)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材料二“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的观点的哲学启示。(8分)
(3)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我国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内容的正确性。(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