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真正做到以人民利益为本。
解析
本题考查了政治生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与宗旨的知识,主要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应看清题目要求,把知识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举一反三
“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开始部署起草至草案公布历时两年有余,国家首次招标课题,总理亲任起草组组长,多名常委赴基层调研,四次研讨会建言献策。
(1)反映民意,集中民智。2003年7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对“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公开招标。在起草过程中,国家发改委首开先河,对部分课题予以招标“向民间买思想”,成立了“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办公室,在网站上开设“‘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专栏,向社会公布电子信箱(ghxc@ndrc.gov.cn),并成立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
(2)中共领导,多党合作。2005年2月16日,“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建立,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任组长。
2005年7月底,中央办公厅下发通知,就建议征求意见稿在100多个单位、部分党内老同志和党的十六大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
7月26日,中南海怀仁堂,胡锦涛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制定和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2005年10月11日15时07分,在人民大会堂,“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
(3)2006年2月6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再次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2006年3月5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3月14日,大会表决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什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纲要草案是由国务院组织起草的,为什么要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2)“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审议和通过的过程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什么组织和活动原则?其含义是什么?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
(4)请全国人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有什么政治意义?
(5)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并综合前4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作简要分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上世纪末以来,不少国家民族纷争,甚至导致国家分裂,而我国却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请简要说明我国能够建立和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大代表必须到老百姓中间去,听取他们的心声,表达他们的意见,代而不表,何谓代表?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就会提出一个议案,要求国家必须保持教育开支在整个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比重,把教育投入向基层、向老师倾斜。教育收费问题不解决,国家教育就可能成为富人的独享品,这是十分可怕的。”这是来自河南农村、在京打工的一位男青年的心声。(摘自《经济参考报》)。
  这段话说明了人民代表怎样的法律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西方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抬头。专家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但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请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专家的上述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有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制定物权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以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说明制定《物权法》的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