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提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要做好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认清和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演化的规律,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20分)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什么?(5分)
答案
(1)①体现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解决次要矛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体现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4分)
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同时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4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农村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提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4分)
④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4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相结合。(4分) “要做好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就必须认清和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演化的规律,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原理。
(2)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分)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3分)
解析
第一问设问没有限定考查的知识,考查范围较广,涉及唯物论、辩证法等多个知识点。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审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并把材料分成若干层次,把这些关键词句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第二问指向性明确,考查系统的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举一反三
材料:2009年1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指出,今年农村工作首要任务:保持农业农村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结合材料,用规律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深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生态圈的生态平衡。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联系?
(2)人的活动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三个仍然、三个最”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等六大目标。全会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一课题,深入本市多个镇村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邀请你加入该小组,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2)该班学生调查发现贫困山区要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民增收难度大,地方财力支持农村发展力量有限,贫困山区在提高农民素质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环境改善不容乐观。请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热点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1: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的历程镌刻下了中国人6次完美的脚步,是中国航天事业6次新突破。从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难关一一被攻克,见证的是中国航天人在前进中发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脚步。
材料2:“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神七气闸舱在神六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我国又自主研制了“飞天”舱外航天服。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材料3: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在几年内的“三步走”计划:“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升空,它肩负的使命是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间,“神舟八号”飞船将带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会对接;而航天技术发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谢欣同学写的关于‘感念师恩”的一段话:
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幽默的人。他的课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枯燥的数字跳跃成了快乐的精灵。在他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优点。他从不随意批评一个学生,他的一些表扬,会让同学感到自己的价值。他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每一个人,把宽容播撒在班里的每一个角落。感谢老师,是您为我们打开了灿烂的人生之门,引领我们去收获金色的硕果。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谢欣同学的感恩具有辩证联系的哲学思想,请谈谈你的理解。(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