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

(12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测器。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也在2003年9月27日顺利升空。中国“嫦娥一号”2007年将实现绕月飞行……
各国之所以争先恐后探月,据专家分析,其一,为了抢占月球资源;其二,开展探月工程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实践的特征。
答案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体现在月球作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探月所用的飞船和探测器等手段也都是物质的,人的智力也是在当前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各国纷纷探月都有其目的,在探月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性。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各国的探月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各国在探月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解析
太空探测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其中对月球的探测是各国未来计划中的重点,这牵扯到谁能优先占有太空资源。本题通过这一热点,考查对实践的特征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本题对人类探月这一现象作出理性思考,加深认识。
回答此题,首先要能牢固记忆实践的三个特征,然后对照材料分析其具体表现。实践活动的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性、历史性都有体现。
举一反三
(12分)辨析:没有取得成功的实践是毫无意义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05年12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实行农业大力支持工业的方针,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已经越来越困难。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十一五”规划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强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
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说明材料中涉农方针转变的正确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全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做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材料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材料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基本观点?
(2)这些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材料:甲:“生命有涯,知识无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就是教条。”
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辨题:以上观点正确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