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有专家指出,中国多个省份供电形势持续紧张,其表象为国内经济复苏、用电需求强劲、寒潮提前、取暖负荷上升较快,但深层次原因则是电煤供应机制不顺:经济快速发展

材料一:有专家指出,中国多个省份供电形势持续紧张,其表象为国内经济复苏、用电需求强劲、寒潮提前、取暖负荷上升较快,但深层次原因则是电煤供应机制不顺:经济快速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有专家指出,中国多个省份供电形势持续紧张,其表象为国内经济复苏、用电需求强劲、寒潮提前、取暖负荷上升较快,但深层次原因则是电煤供应机制不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量激增;电力生产的基本建设滞后,投入不足,水电、火电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的企业和居民在电力方面消耗大,浪费多,粗放式生产方式。
(1)上述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材料二: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提高电价、实施分时电价的措施。所谓分时电价,即在用电高峰时,提高电价,用电低谷时实行平价或适当降价。
(2)一些地方适当提高电价和实施分时电价的依据和意义何在?
材料三:我国目前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18%
   
5%
 注:据预测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
(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答案
(1)说明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电力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生产生活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电力商品由于供不应求,适当提价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其意义是,有利于人们节约用电,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电力设备的维护和安全运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1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给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
材料二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努力做到 “五个确保”:确保不出现交通、房屋倒塌等安全事故;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确保灾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确保人民群众的水、电、气等基本生活要求;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行,让灾区人民放心。
材料三 近期来,由于饲料和原料价格的上涨,再加上我国遭遇50年一遇特大雪灾,又适逢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使得猪肉价格不断上涨。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政治学的知识说明中共中央专门研究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的原因。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
(3)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我国近期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辨析: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近几年,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亮点。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欧洲,他在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温总理回答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同在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中欧文化传统的不同?(1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在不知不觉之中,卖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材料二 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载体,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04年起,人大代表纪宝成率先在“两会”上递交将中国传统节日增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提案,引起中央有关领导重视,也引起社会热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进行调研论证,在这个方案安排中,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不仅有所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还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
材料三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民意调查2007年11月15日24时结束,大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此项调查。在国家发改委拟定的各调查选项中,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的支持率约为89%,调整五一长假并增加3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的支持率约为68%,保留十一和春节两个黄金周的支持率约为82%,将春节放假期间提前到除夕的支持率约为81%,将元旦、五一及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成连续3天“小长假”的支持率约为77%。综合以上调查结果,约有八成网民支持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中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已经由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请分析《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形成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3)结合材料分析一些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节假日所反映的哲学道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标指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2004
9.5%
6.8%
2005
9.6%
6.2%

表2                      我国消费与投资
指标
2004年
2005年
指标
2004年
2005年
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53950
6717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0073
88604
城市消费零售总额
35573
47046
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50288
65009
县及县以下消费零售总额
18377
20131
集体经济投资
10081
12092
城乡居民个人投资
9704
11503

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几年累计发行了9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表3                         我国经济增长
GDP增长率(%)
拉动2005年GDP增长率的因素
2004年
2005年
投资贡献(%)
消费贡献(%)
净出口贡献(%)
10.1
9.9
5.0
4.3
0.6

⑴表1、表2和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