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到底该怎么解释
题目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到底该怎么解释
答案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该怎么解释 韩素静在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食或尽粟一石”.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把其中的“食”解释成“动词,吃”;有的老师解释成“量词,顿或者餐”.那么,“食”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呢?出现上面第二种解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句话的翻译,这句话翻译成“一顿饭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根据这个翻译,于是,有的老师就把“食”理解成了“量词,顿”,这,其实是错误的.在文言文中,数量词有着特殊的用法.除了度量衡的单位必须用量词(例如上文中的“一石”的“石”;再如《口技》中的“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中的“尺”)外,其他情况一般无量词,而是数词直接与实词组合.例如《核舟记》里多次出现的“为人五,为窗八……”,就是典型的量词省略,这是古代汉语的一般用法.也许,您还会继续疑问,既然“食”是动词,那么为什么不说成“食一或尽粟一石”呢?这,又涉及到了古汉语的又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说明动词的数词一般放在动词后面,例如,“我跑了三圈”.但在古汉语中,说明动词的数词却是放在动词前面,在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从后面调整到前面,并且再加上量词.例如:《公输》里的“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其中的“九”是说明“设”和“距”的,但却在这两个词语的前面,在翻译时要翻译成“公输盘一连使用了九次机巧多变的攻城方法,墨子抵挡了九次”.再例如,《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一句,其中的“一”和“十”分别说明“跃”和“步”,翻译成“骐骥跳跃一次,也不能超过十步远”.所以,综上所述,“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食”,是应该解释成“动词,吃”,而不应该是“量词,顿、餐”.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200摄氏度时,11.6gCO2和水蒸汽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物的...
- 用一般过去式完成句子.
- 已知A={(x,y)|y2=ax+b},B={(X,Y)|x2-ay-b=0},若集合{(1,2)包含于A∩B,求实数a,b的值
- “如果将来不来,如果过去不去,如果现在你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四大海域是指中国一共就这4个海吗?
- 孔子在教育方面提出( )、( )等主张
- 美国的高中叫 junior school么?我迷糊了!中国高中相当于外国高中的几年级!
- 写出历代文人描写“春华”“秋月”的古诗词各一句,要准确
- LG NOTEBOOK 是什么意思 呢?
- 一块铜与铝的合金重210千克,铜与铝的质量比是2:3,这块合金中铜和铝各是多少千克?解决问题列出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