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经典语句赏析

红楼梦经典语句赏析

题目
红楼梦经典语句赏析
答案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这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这首诗时,他还是个旅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赏析】: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夭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子.
  欢迎采纳!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