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的作者、朝代、题目、意思、道理、现在用的地方、写诗时的情景.
题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的作者、朝代、题目、意思、道理、现在用的地方、写诗时的情景.
答案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题西林壁①》 【北宋】苏轼 横看②成岭侧③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④. 不识⑤庐山真面目⑥, 只缘⑦身在此山⑧中. ①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②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③侧:侧面. ④各不同:不相同. ⑤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⑥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⑦缘:同“原”,因为;由于. ⑧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作者介绍 : 苏轼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 有一袋大米,第一周吃了40%,第二周吃了24千克,还剩6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重?
- 英语翻译
- 已知:27²=a的6次方=9的b次方 求:(a-1/2b)²+(a+1/2b)²
- 有一艘船,可知以下有关数据:排水量13000吨,载重量4080吨.根据以上数据.求船自身重量?满载后在水上航
- 从40°N某点向东行1000km,折向南行100km,再向西行1000km,最后北行100km,回到原出发点的哪个位置?
- 要得到函数y=√2cosx的图像,只需把函数y=√2sinx(2x+TT/4)做如何变动,准确,
- 老人生日祝福语
- often英文怎么读
- 用1到9这9个数组成三个三位数,使这三个数和为5倍数,要最大,这三个数字和是?
- 课文 病房里的故事 大卫会想到什么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