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富贵观
题目
孔子的富贵观
答案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里仁·第四》)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第六》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上述三条见《述而·第七》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第十五》
第一层:“求富贵,去贫贱”要依“道”而行.显然,这个“道”是指的法律和道德.也就是说,你求富贵,去贫贱的途径和行为方法要合法、合理、合德,不得非法、非理、非德.
第二层:在艰苦生活环境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当人们通过主观努力,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采取正当手段不能脱贫时,不要低沉忧愁,怨天尤人,要精神振奋,以乐观的态度坚守生活的信念.
第三层:“斥奢倡俭”.孔子认为,奢华虽然象征着富贵,但隐藏着祸害,不会长久;俭朴虽然是寒酸、穷困的象征,但却能长久稳固.
第四层:“谋道”比“谋食”更重要.“道”是孔子追求的真理,属于精神层面,“食”为人生存所必须,属于物质层面.精神与物质相比,孔子更看重精神.用现在流行的浅俗唯物主义哲学看,孔子的思想不对.实际上,孔子把握了“人本”这一真理.从自然生物进化的角度看,物质第一不错,但从社会学、从人求生存、谋发展的角度看,人的精神起着决定性作用.物是被动的,人是主动的,一个人学好了知识,把握了“道”,难道还不能求衣食吗?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