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手抄报里能写那些内容

海洋科普手抄报里能写那些内容

题目
海洋科普手抄报里能写那些内容
答案
  海和洋的区分
  [编辑本段]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编辑本段]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海水的盐分
  [编辑本段]
  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呎的盐层.
  波浪
  [编辑本段]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呎.
  大陆架
  [编辑本段]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主权,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海岛
  [编辑本段]
  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显然,标准方法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
  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 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 海洋.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 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厂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 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 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 牧场.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 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 水养殖业热.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
  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 吨.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 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 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
  1984年美国通过基因***技术,使贝 类、鲍鱼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根据所发现的几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其因,进行了基因分离 和转移实验,1986年成功地将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鲇鱼中,使鲇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 以上.从南极鱼类中分离抗冻基因,将其转移到大西洋鲑鱼中,增加了鲑鱼的抗寒能力,扩 大了其养殖地区.利用细胞工程进行鱼类性别控制研究,培养出全雌性鲑鱼和对虾、全雄性 罗非鱼等,这对于进行大量人工育种有重大意义.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控制遗传基因使具有洄 游习性的某种鱼,能对声波和光线作出反应,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除了进行品种改良外,还把高技术用于建设海洋农牧场中.建立人工鱼礁便是一例.它是为 鱼类建立舒适的家,以吸引更多鱼类到这里来栖息繁衍.人工鱼礁就是把石块、水泥块、废 旧车辆、废旧轮胎等以各种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欢的环境,微小的海洋生物 和海藻会附着它上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另外,突出于海底的人工鱼礁,会使海水从 底部流向上层,把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鱼儿的到来.
  据估算,在不破坏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以2000年时全球人 口达到63亿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单从蛋白质产量看,海洋每年 能生产蛋白质约4亿吨,约为目前人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7倍.由此可见,海洋对解决人类的 吃饭问题能起何等大的作用.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
  世界四大洋
  [编辑本段]
  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共同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个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红海、南海等等.现在,就让我们对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视吧!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2099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海洋——矿物资源的聚宝盆
  [编辑本段]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油气田
  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
  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东海平湖油气田是中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位于上海东南420千米处.它是以天然气为主的中型油气田,深2000~3000米.据有关专家估计,天然气储量为260亿立方米,凝析油474万吨,轻质原油874万吨.
  稀锰结核
  锰结核是一种海底稀有金属矿源.它是1973年由英国海洋调查船首先在大西洋发现的.但是世界上对锰结核正式有组织的调查,始于1958年.调查表明,锰结核广泛分布于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令人感兴趣的是,锰结核是一各种生矿物.它每年约以1000万吨的速率不断地增长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
  世界上各大洋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包括锰4000亿吨,铜88亿吨,镍164亿吨,钴48亿吨,分别为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乃至几千倍.以当今的消费水平估算,这些锰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镍用253,000年,钴用21,500年,铜用980年.
  目前,随着锰结核勘探调查比较深入,技术比较成熟,预计到21世纪,可以进入商业性开发阶段,正式形成深海采矿业.
  海底热液矿藏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洋调查船在红海首先发现了深海热液矿藏.而后,一些国家又陆续在其他大洋中发现了三十多处这种矿藏.
  热液矿藏又称“重金属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缝中喷出的高温熔岩,经海水冲洗、析出、堆积而成的,并能像植物一样,以每周几厘米的速度飞快地增长.它含有金、铜、锌等几十种稀贵金属,而且金、锌等金属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银库”之称.饶有趣味的是,重金属五彩缤纷,有黑、白、黄、蓝、红等各种颜色.
  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虽然海底热液矿藏还不能立即进行开采,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潜在力的海底资源宝库.一旦能够进行工业性开采,那么,它将同海底石油、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砂矿一起,成为21世纪海底四大矿种之一.
  海洋--这个至今没有被人类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达到140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大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陆地上的任何生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从生活在洋底火山口边的吃硫磺的微生物、细菌,到各种深海鱼类,它们放出的荧光能照亮很远的地方,吸引了众多的供它们食用的生物.在有些地方,甚至还可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