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被意义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题目
古代汉语被意义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案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