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德的“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题目
关于康德的“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这是康德在其文论中的一句话,具体该怎样阐释
答案
的先天的条件和要素.“美感的根源被康德归结为主体的所谓先天共同感”.(8)同样,康德用先验的方法于崇高的分析.“正是通过无利害关系这一概念,康德打破了美学中快感的优越性.”(9)从而奠定了合目的性原理的先天合理性基础.据此,康德将审美活动与其它人类行动加以区分,“在康德看来,艺术的精神本质源自审美行为与实用行为和食欲行为之间的差别,尽管康德本人偏爱感性直觉.”(10)显然,这种差别根源于审美活动的先验性.
三、康德合目的性原理的影响
康德的合目的性原理与他的整个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地位,并产生了有益的启示与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大的方面涉及一种新的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也有小的方面某种具体理论观点的影响,有直接的对它贴近时代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对20世纪美学发展的影响.”(11)
1.为从自然通达自由提供了依据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是康德美学的基本著作,更是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也是康德整个理性批判事业的总结,没有它我们很难从整体上理解与把握前两种批判.把美学与目的论结合在判断力中是康德的首创.同时,判断力作为人类高级认识诸能力,它介入了知性与理性之间,虽然不具有自己的立法,但却有自己的独特的原理.人的心意机能可分为认识机能、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机能和欲求的机能等三大部分,对于认识机能而言,知性为自然界立法,提供一个关于自然作为现象的理论知识的规律.对于欲求机能,理性按照自由概念规定了它应遵从的先验规律.而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介于认识机能与欲求机能之间,和判断力介于知性与理性之间一样.
正是判断力使知性与理性之间的过渡成为可能,情感使认识与欲求之间的过渡成为可能.同时,判断力也是知性与理性的综合,正如情感是认识与欲求的综合一样.康德的合目的性原理表明美克服了意识中彼此分裂的各种情形,这正如黑格尔所说:“美消除了这种分裂,因为在美里普遍的与特殊的,目的与手段,概念和对象,都是完全互相融贯的.”(12)
康德认为:“人类理性的立法(哲学),有两大目标,即自然与自由,因而不仅包含自然法则,而且包含道德法则,这两者开始被表现在两种不同的体系中,但最终则在唯一的哲学体系中得到表现.”(13)在康德的诸先验原理中,合目的性原理居于中介地位,起着桥梁作用,联结着规律性与最终目的.正如康德所说:“判断力以其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概念在自然诸概念和自由概念之间提供媒介的概念,它使纯粹理论的过渡到纯粹实践的,使从按照前者的规律性过渡到按照后者的最终目的成为可能.因为通过它,最终目的的可能性才被认识,而只有它最终目的才能在自然里以及在它和自然诸规律的谐和里成为现实.”(14)他还说:“审美的合目的性是判断力在它的自由中的合规律性.”(15)这样,康德实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而艺术包含有自由本性,艺术凭借合目的性原理,成为从自然通达自由的必由之路.
2.对后世美学的启迪
许多后世美学家都受过康德合目的性原理与他整个美学思想的影响.费希特受康德启发,把美的根源看成是导于主体,与康德一样,也持有天才艺术观.在谢林的天才艺术观中也可发现康德的痕迹.席勒把康德的游戏说改造后并提出了游戏冲动说,他认为,美是自由观赏的作品,这一点与康德很相近.叔本华接受了康德美只关涉主体的情感的思想,他同样把审美活动视为完全不计利害的观察、与利害无关的观照,他也认为,审美不包含欲望和概念,它既不是伦理,也不是认识,只是主体与表象的契合.康德合目的性原理中审美不涉利害的观点对浪漫主义美学、唯美主义产生了重要启示,并成为其理论依据.
作为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从康德那里吸收了许多思想,他同样认为,审美和艺术不同于道德,而具有非功利性特征,审美是无概念的,也是非逻辑的.以反黑格尔美学的面貌出现的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都从康德美学原理中吸取了不少养份.现象学美学家普遍受到康德的影响.杜夫海纳认为,美来源于主观的合目的性,他说:“通过美,自然表现了对我们的好意.正如康德提醒我们的,审美判断所涉及的目的性可能是一种无目的的、主观的、形式上的目的性,其现实性存在于我们的主观能力的关系的内在目的性之中.”(16)萨特也否定了审美的功利性.伽达默尔吸取了康德美学中的主体性思想,但差别在于,康德把鉴赏判断的根源归于主体的认识能力与情感,而他把鉴赏视为一种解释.
3.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康德的合目的性原理与他的整个美学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时,后世美学取得了新的发展.康德的无利害关系的思想,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其实,审美完全无功利也是不可能的,美的社会功利性在自然与社会中体现得突出一些,而在艺术中显得隐蔽一些.康德把理想美建立在依存美而不是自由美之上,本身就反应了康德在美有无功利性、涉否概念等问题上的矛盾.阿多诺认为:“然而,艺术不会停滞在无利害关系之中,而是在继续发展.这样,艺术便以不同的形式再生出内在于无利害关系中的利害关系.”(17)
赫尔德不同意《判断力批判》中的基本观点,他反对把美看成无利害的与无概念的.黑格尔不满足康德合目的性原理的主观性特征,他认为,在康德那里,普遍性与特殊性、概念与对象、目的与手段等的统一只能在思想中完成.黑格尔认为,这种统一不仅存在于思想中,也应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因而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
在康德那里,审美判断既被设定为一种关于情感的判断,同时又认为,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有效性.“但是,康德对审美判断的普遍有效性所进行的这样一种阐述,却充满了无法解决的矛盾.”(18)同时,康德致力于用判断力去沟通感性与理性等多个二元世界,而到了海德格尔那里,二元世界得到了超越,他认为,艺术也是理性的,思想也是感性的.海德格尔认为,美是存在的显现,较之康德又进了一步.随着现象学与现象学美学等的产生与发展,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 若a,b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且a²+3a+1=0,b²+3b+1=0,则1/a+1/b=
- 按照要求变换句式
- 有没有快速完成暑假作业的方法
- live为什么是动词
- Do you think is it tidy?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 为何要在社会生活中运用80/20法则
- 不同长度的管子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你能不能利用生活中的吸管来制作一个“管琴”(答得好,
- 12分之8约分
- 谁有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的课文?
- 已知a(2,4 ).b(4,2),c是第一象限内的一个格点,由点c与线段ab组成一个以ab为底,且腰长为无理数的等腰三角形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