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举例说明社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举例说明社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题目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举例说明社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案
  现代生活“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仅存在于货币流通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存在类似现象.譬如:乘公共汽车时候,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捷足先登,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大家会变得争先恐后,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另如,社会音像制品盗版猖獗,翻版盗版的CD、VCD成本低下,比起音质近乎完美但成本较高价格高的正版货来说,定价相对便宜.出于这个原因,不少人会选择盗版品.因为有市场,翻版盗版品就会越来越多,越多人进行这种购买行为的话,正版的音像制品就越没有市场,生产正版音像制品的企业会因为利润空间越来越少而不得不也生产盗版品或者破产.再比如,官场上的腐败现象若不能遏止,就会如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倒变得好像不正常,一个团体中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会被视为异己分子,或被迫同流合污,或被排挤出局,或成为替罪羔羊,无法生存,结果,廉者就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这个原理在网络里也显得普遍.网络恶搞,炒作就是典型代表.网络是博客的载体,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止2007年中国网民人数已逾1.37亿,占据人口总数的10%.而写博客或浏览博客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多万.那么毫无疑问博客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如此巨大的客户群,使得许多人开始在网络里走红,木子美、芙蓉姐姐.她们走红的原因无外乎人们的猎奇心理,与投窥隐私心理.站在利益的高架上,难免会有人开始摇晃.木子美、芙蓉姐姐走红了后,不用想他们自然身价大增,于是开始有人效仿,流氓燕、荷花哥哥(劣币).那么,倘若有如此影响力的人物加盟,那么网站的知名度自然可能会攀升,为此,今天的网络上这些人的恶搞与胡言乱语已经占拘了大半壁江山.我们的周围没有了人文气息,我们每天在网络上接触的不是能提高自身修养的李白,不是苏轼,更不是鲁迅,余秋雨(良币)等文学大师.劣币驱逐良币.
  同样的,在人们的经验中,一直认为优秀的总是能够战胜落后的,好的总是能打败坏的,这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答案也许在一些领域并不那么必然.或许你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时候占上风的并不是那些最优秀的,对我感触颇深的现象有很多,诸如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存在“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任何一家企业里都会有许多的员工,其工作能力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人很能干,有些人则可能比较懒惰,或者能力不足.当一批人来到公司的时候(假设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开始,公司付给这些人的薪水可能是差不多的,譬如每月2000元钱.当大家开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有些人的成绩会大一些,而另一些人的成绩可能要少一些.理论上,素质或能力不足的人将会被淘汰出去.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工作成绩很难用简单的数字衡量,或者有绩效评估,但绩效评估的结果不是那么有效或准确.因此,结果是每个人的薪水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并不完全等同于每个人的工作成绩.由于绩效评估和监督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并不确切知道每个人都干了多少工作,谁做的更好,谁更差一些.在一段时间内,企业也许只能是根据公司的整体效益情况制订一个大体的工资标准,那么,大家的工资水平可能相差不多,甚至是大锅饭.很明显,最能干、业绩最出众的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对他们来说付出与收益总是不成比例,结果只好跳槽去其他公司了.剩下那些能力不是那么强的员工乐于接受目前的工资水平,所以心安理得地留下了.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就更加有趣了:由于能干的员工走了,剩余员工的总体工作水平明显下降,有可能间接导致公司业绩呈现下滑趋势,这时企业也许还会根据当前公司整体的业绩来降低工资水平,这样一来,那些次能干的员工又出现了和前一批员工类似的情况,收入水平下降了,而付出还是那么多,于是继续工作下去显得很不合算.结果,次能干的员工也辞职了.最后那些最不能干的员工还是继续留下来,又进入新一轮的循环之中.这就是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劣币淘汰良币”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前提是企业和员工之间信息不对称.因为每个员工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但是企业未必知道的那么清楚,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了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如此循环往复,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优质的商品(高素质人才)不断的被劣质商品(混日子的人)所淘汰,最终,经过一系列的“竞争”与“筛选”,企业中剩下来的人,很可能就是那些一无所长的没有用的人了.这和我们一般的优胜劣汰原则恰好相反.这告诉企业一个基本的道理:不能吃大锅饭,而且绩效考核必须公平准确.因此,在我们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想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一是要建立一个信息充分且竞争充分的环境,二是要真正辨别出“劣币”与“良币”,并给予其真正的价值,差别待遇,让真正的“良币”顺畅地流通在市场中,健康、和谐地得到发展.
  劣币驱逐良现象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也消失过,在今天也的确存在着,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合理、措施得当,是同样可以消除的.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