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中的第三句到底是怎样读的?
题目
石灰吟中的第三句到底是怎样读的?
我今天在《小学神必备古诗80首》中看到“石灰吟”这首诗的第三句是这样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可是我记得在别的书上看到的是“翻身碎骨浑不怕”就有了疑惑请问那种是对的?
答案
原文: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编辑本段]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的撞击和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身体粉碎也不害怕,
决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编辑本段]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击:撞击,雕琢.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高尚情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锤:敲打.
[编辑本段]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编辑本段]古诗今译: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求八年级上英语第二课课文填空的题目 急用
- 舞蹈队有42名队员,其中女队员的人数比男队员的2倍少12人,舞蹈队男女队员各有多少人?
- 顶碗少年 阅读答案. 悬赏财富15
- 好人曰:失声痛苦为慈父..眼泪常流念亲恩..子欲养时亲不在..痛心疾首又如何?
-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
- 林场有松树720棵,比柏树多5分之3.林场有柏树多少棵?
- 食堂买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0.25吨,可烧20天,实际每天少用20%,可多烧几天用比列解
- 仔细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 六年级上册生字表+拼音(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