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蝴蝶的知识
题目
关于蝴蝶的知识
什么都行,越多越好!
答案
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各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式样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虫能将香蕉叶的边缘褶黏成巢而隐居其中,稻弄蝶则常缀联数叶而巢居其中.有巢居习性或结网群栖习性的幼虫,它们都在栖息处的近旁取食,绝不远出,一有惊动,立即退人巢内躲藏,这与一般蝶类的栖息习性完全不同.
成虫的生活习性
饮水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取食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寿命长的可达11个月,寿命短约的只有2~3星期.在这段时期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向大自然界充分摄取养料.才能顺利完成它们传种接代的神圣使命.
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例如,有的种类不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则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这说明蝶类食性是广泛的.
活动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高低,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动.
每当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里,常可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当太阳从云层里穿出而光热照射到大地上时,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蝴蝶活跃地四处翩飞.假如太阳忽被云层遮蔽起来,那末它们就立刻停止了活动,瞬之间,竟然完全看不到一个蝴蝶的影踪.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活跃如前,象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就不难解释上述现象了.
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习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显示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是密切相关的.至于雄蝶则四处翩飞,觅寻配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此外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这里还应该看到,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好象是不愿离开家门一步似的,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不到它们的家园人们就不容易看到它们的影踪,如疏毛薮环蝶.因此当我们到一个新地区去从事蝶类的采集调查时,一定先要考虑上述种种因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蝶类的活动,主要依靠飞翔.飞翔的习性,每视种数而有异;从飞翔的姿态来说,有平直前进的,有舞姿前进的,也有曲线前进的种种不同的飞翔方式.从飞翔的速度来说,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还有些种类能作滑翔飞行,有些种类能作定位飞翔,更有一些种类,力能振翅飞翔,随风飘舞,而远涉重洋.
此外还有一些种类能在林中长时间地在空中飞翔,忽东忽西,犹如蜂蝇临空飞舞一样,仅能看见一些迹影.再有一种俗名叫“异天蝶”的六斑剑凤蝶,当其一受惊扰时,即腾空上飞,直上云霄,迅即飞到人们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来煞是有趣.
栖息
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栖息环境,依虫种而有不同,一般的种类都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有些种类则喜欢栖息在悬岩峭壁上面.
一般的蝶类是单独栖息的,但是也有些种类例如许多种斑蝶则是喜欢群聚在一起栖息的.其中褐脉棕斑蝶属著名的大量群栖的种类.
在蝶类昼间活动的过程中,个别种类还有它们独特的栖息习性.例如喙凤蝶在林空,象蜻蜓那样的徘徊飞翔了一段时间后,就栖落到树梢休息,隔一回儿再飞,除取食以外,从不下地,所以不易捕捉到这类蝴蝶.还有一些蝴蝶(例如翠灰蝶)具有领域性地喜欢栖息在山路隘道的灌木叶片上,看到其他蝴蝶飞过,就飞过去追赶,一回儿,仍归原处栖息,以后再见其他蝴蝶飞过,又同样飞过去追赶,这样一次又一次有规律地飞栖活动,目的是半路拦截同类的雌蝶,以求伺机交尾.所以,有时即使我们挥网兜未捕获而惊跑了这类蝴蝶也不要紧,等一回儿,它们仍旧会飞回原地,给你重行兜捕的机会,因此捕捉这类蝴蝶很容易成功.
最后,谈一下枯叶蛱蝶的生活习性.枯叶蛱蝶通常生活在树木茂盛的山岳地带,常见其出没于悬崖峭壁下葱郁的混交林间.雄蝶在活动时,常常飞栖到伸出在溪涧流水上空2米多高的阔叶树叶上,等候雌蝶飞过而追逐交尾,这时挥网兜捕,极易成功.如若漏网立即飞入丛林,栖止于藤蔓或树木枝干上,它飞翔迅速,行动敏捷,更凭借其翅里酷肖枯叶而隐匿起来,一时极难发现其栖息所在.它的栖息姿态是头端向下,尾部朝天,常静止在无叶的粗干上.
蝴蝶的迁移飞行
历史上记载过不少蝴蝶的迁移飞行.据威廉斯1930年统计已达1273次.在世界上已知有214种蝴蝶有迁移飞行的习性.
蝴蝶迁飞的群体有大有小,数量多时高达千百万.迁飞的种群组成,有单一的,也有混杂的.迁飞的距离,有短有长,距离短的,仅在地小范围内迁飞;距离远的,常常飞越洲或者横渡重洋,如威氏在1935年报告一则奇闻时说,褐脉棕斑蝶从墨西哥远距离飞迁到加拿大及阿拉斯加,共飞行了4000千米.
在我国历史上有关蝶类迁飞的记录并不很多.根据历史文献上的记载,从1603~1933年仅得五次.发生在滇,桂二省境内,最近一次是1933年.据6月16日上海新闻报的记载,“1933年5月2日正午天阴,云南昆明,距市东方40里之大板桥镇忽有白蝶数千万漫空蔽野,由东面飞来遍布于该镇之田亩林木及屋角墙壁等处,白茫茫毫无空隙.……此蝶群休息二小时后,又行飞起……径往西方省城飞去…….该镇人云,此蝶类纯系白质,大小翅上各有黑斑一、二小点.其数约有千百余万,并无他种色彩者搀人其中…….”
近年来报上也多次报道有关蝴蝶迁飞的现象,最近一次为1988年8月2日《解放日报》刊登了蝴蝶迁飞的报道:“甘肃榆中县兴隆山风景区7月19日至21日连续3次出现“蝶雪”现象.据当地目击者说,三次“蝶雪”都出现在上午10时至下午1时间,漫天飞雪般的蝴蝶铺天盖地,由兴隆山向马衔山飞去.蝴蝶呈黄白色间有黑色斑点.最大的一群出现在19日上午10时,近百米宽的兴隆峡被蝶群充斥,蝶阵前后长约5千米,浩浩荡荡过了近3小时,有人用草帽一下就扣住几十只.”
遗憾的是在我国蝶类迁飞史中,从没有抓到过一只迁飞中的蝴蝶实物标本,因此难以作出具有科学价值的报道.笔者在此寄望全国的蝶类爱好者,今后如果遇到此种现象,一定要跟踪摄像,并且捕捉到参与飞迁的蝴蝶标本,才能填补我国蝶类迁飞史上的这一空白.
交尾
一般蝶类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一点羽化.之后,雄蝶到处飞翔,觅寻羽化不久的雌蝶,捷足先登地追逐交尾.一只栖息在叶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经交尾过的,当雄蝶飞临时,它就平展四翅而将腹部高高翘起,绝不起飞,这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绕飞一阵,也就只好舍之他去;反之即行交尾.有时一只不需要交尾的雌蝶,当其在空中飞翔时,可能遇到好几只雄蝶追逐求爱,紧逼和绕圈飞舞,难解难分,一起上升到高空,这时雌蝶突然挟翅而下,急速降落,这种逃循使雄蝶如堕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脱身.雌蝶的这种“逃婚”本能颇为有趣.
还有一些蝶类如绢蝶科的大部分种类,雌蝶在交尾之后,在交尾囊开口处的基部,生长出各种各样的交配后的衍生物(封瓣)一枚,成为阻止再交尾的障碍物,虫各一型.是鉴别虫种的一大特征.
蝴蝶交尾的方式,是部相接而头部分向两端,如小褐斑凤蝶,在交尾过程中,如遇惊扰则雌蝶主动飞翔,而雄蝶则安静地倒悬在下方,任其拖着飞逃.
产卵
蝶类产卵各有其所,绝不乱产,最为常见的是将卵产在叶片的反面.一般是每产一粒,如柑橘凤蝶.也有产卵成片的,如绢粉蝶.许多蝴蝶在植物上产的卵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特殊的排列方式,如朴喙蝶的卵产在朴树的嫩芽上;豆荚灰蝶的卵产在扁豆花蕾的基部;黄边酱蛱蝶产大量的卵在杨树细枝上,并且排列得很有规律,绕成一环;更有趣的是蒙蛱蝶的卵往往4~5粒、多至十数粒垒积成串.
此外有一些蝶类将卵产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物体上,无尾银蚬蝶就是一例.而最有趣的产卵方式,要算是枯叶蛱蝶,有时雌蝶产卵不直接产在寄主植物——马蓝等的叶片上,而将卵间接地产在寄主植物上方半米左右处的树枝上,当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以后,不久,就会吐一游丝下降,依靠风力吹动荡漾而达到寄主植物的叶面上,象这种颇有“远见”的产卵习性,在蝶类中也并不多见.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