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民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意义: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

  (1)内容: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作用:

  ①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③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

  (1)内容:

  ①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作用:

  ①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局限性: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相关试题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