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物质与变化。(1)儿童缺    可能会导致“佝偻病”。(2)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物质与变化。(1)儿童缺    可能会导致“佝偻病”。(2)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物质与变化。
(1)儿童缺    可能会导致“佝偻病”。
(2)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人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
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4)NaOH、Ca(OH)2、HCl、CO2、K2CO3五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反应共有      个,根据这些反应可以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写出能与那几类物质反应)                    
答案
(1)钙(或 Ca) ;(2)D ;(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4)6 ,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简答题往往要抓住题目本身给予的重要信息,解答本题并不难。(1)佝偻病是由于儿童长期缺钙所导致的;(2)注意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会变红,遇到碱会变蓝,可是图上明确显示10滴试液中7滴是变蓝,3滴变红,说明氨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大于浓盐酸。如果两个物质的分子扩散速度相等,则是5滴变蓝5滴变红,不难看出D是不正确的;(3)两种重要气体O2、CO2的制取原理不同,装置也不同,其中制取O2的方法有3种,高锰酸钾和锰酸钾主要是利用加热的方法,其中选择过氧化氢分解则不需加热,而制取CO2的原理是将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故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4)NaOH、Ca(OH)2、HCl、CO2、K2CO3五种物质有2种碱、一种酸、一种盐和一种酸性氧化物,非常明显有酸碱中和反应,即HCl分别和NaOH、Ca(OH)2发生中和反应,酸性氧化物CO2能被碱性溶液吸收生成盐类,而盐K2CO3能与酸反应放出CO2气体,同时还要注意的是K2CO3能与Ca(OH)2生成白色沉淀而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答案是6个,其中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非金属氧化物CO2气体反应,还能与部分盐反应,故归纳成为“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点评:此题的考核较难的部分在于对物质性质的归纳,学生应努力总结知识点并不断提升知识精髓的归纳能力。
举一反三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树菠萝是湛江特产,它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切开大树菠萝闻到阵阵果香,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很大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分解成原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混合后分子变小了
B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
在其溶液中都含有OH﹣
C
氮气常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和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
A.中子数B.原子序数与中子数之和
C.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将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隙
B.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构成气体的粒子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C.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阴离子都是OH-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