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I—131)的核电荷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I—131)的核电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I—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131原子中的中子数为78
B.I—127和I—131原子的原子质量相同
C.I—127原子中质子数为53
D.I—127原子和放射性I—131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
B
解析
A、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则中子数=131-53=7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7、131,不相同,则它们的原子质量也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碘-127原子与碘-131属于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数相同,碘-131的质子数为53,则碘-127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碘I-127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I-133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举一反三
下列课本中研究微粒特性的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目的
A
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证明物质是由细小的微粒构成的
B
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
证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证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
酒精与水混合的体积变化的实验
证明不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C.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D.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氢气燃烧——分子发生改变            
D 酒精挥发——分子间空隙变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100mL,因为分子有质量
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气体易于压缩,因为构成气体的微粒间空隙较大
D.空气是混合物,因为它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分)环境问题是2011年“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①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乙硫醇充分燃烧时生成CO2、SO2和水,其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