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自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困难.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

水是生命之源,自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困难.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

题型:大冶市模拟难度:来源:
水是生命之源,自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极度困难.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B.将水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洗菜用的水可用来拖地或冲洗厕所
答案
A、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故选项错误;
B、加热煮沸可以使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以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将水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错误;
C、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正确;
D、水的循环利用可以节约水,洗菜用的水可用来拖地或冲洗厕所.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举一反三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小
C.溶质质量减小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魔方格
题型:海淀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_.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_.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_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选择以下相应词句的序号,填入下图空格中.
①化肥 ②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 ③垃圾
(2)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测,一般情况下天然雨水的pH______7(选填“>”、“=“或“<“).

魔方格
题型:绍兴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灾区饮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饮用水可由原水经过如下的净化步骤得到:

魔方格

(1)能消毒***菌的步骤是______(填序号);
(2)这样得到的净水中仍然含有较多的可溶性Ca2+和Mg2+,称为______,在家中,可通过______(填操作方法名称)使Ca2+和Mg2+的浓度降低.但用这种方法,会形成水垢,其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稀盐酸将其除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任写一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你阅读下列一篇来自中央《焦点新闻》的报道,并回答有关问题:
这里原本有一条清澈的小河,2009年这里被规划为工业区,相继建起了水泥厂,小型造纸厂、化工厂、化肥厂…如今,这条小河经常泛着黄色泡沫,臭气冲天冲,令人作呕,河下游的农田不能灌溉,牲畜不能饮用,它被污染了.其中污染物主要有泥沙、碎塑料、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含量较高)等.
(1)若要测定河水的酸碱度,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__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D.稀盐酸
(2)欲除去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可采用的操作有:沉淀、______等.
(3)欲除去污水中的臭味,可采用的物质有______(写出一种)
(4)小红认为经过(2)(3)处理后的水为硬水,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题型:栖霞区三模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