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在高温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为验证该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及加热部分未画出):
(1)根据装置图,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 B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CO2不反应)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C | ______ | ______ | D | ______ | ______ | E | ______ | ______ |
答案
(1)C中装有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其作用是吸水作干燥剂;D中装有木炭,作用是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E中装有Na0H溶液,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 (2)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2CO; (3)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可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控制产生气体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达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长颈漏斗冲出; (4)验证CO的方法是: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 故答案为:仪器标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C | 浓硫酸 | 干燥CO2气体 | D | 干燥的木炭粉 | 与CO2反应生成CO | E | 澄清石灰水(或Na0H溶液) | 吸收未反应的CO2 |
举一反三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0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 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 ①______ ②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 (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______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______. (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__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______.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______ ______.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 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______的循环. 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 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 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 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______;______. | 在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蕊试液变成______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再将此溶液加热,溶液又变成______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撒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振荡静置后可看到溶液______,这是因为______. | 将充满下列气体的四支试管分别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 如图所示的实验组合,最终想证明的是( )
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 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 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 | 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