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所示,由此可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该反应的基本

(1)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所示,由此可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该反应的基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所示,由此可知: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2)t℃时,两个装有100g不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g,充分搅拌.根据如图②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时    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如图③所示a、b、c、d四个点,表示可燃物容易着火的点是     点(填字母序号).
答案
(1)AD,置换;(2)乙,44.4%;(3)d.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①中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构成A、D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由图②甲、乙的容积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分别是110g、60g.在t℃时,两个装有100g不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带结晶水的甲、乙物质各80g,充分搅拌.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乙溶液是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4.4%;
(3)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由图③可知,表示可燃物容易着火的点是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准确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的意义,溶解度的含义,着火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中出现火焰的地方是    点(填“a”、“b”、“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升温和                             

(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
(3)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能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主要元素,此元素是     
(4)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写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仓库有一包久置失去标签的化肥,为了确认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加入     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该化肥为      肥(填“氮”、“磷”、或“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B.C.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    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31”林甸大火和“6.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火灾中自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加油站内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