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D、E五种金属,其中只有E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A、B、C、D四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只有A、C溶解;将A分别放入B、C、D三种盐的溶液中,只有

有A、B、C、D、E五种金属,其中只有E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A、B、C、D四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只有A、C溶解;将A分别放入B、C、D三种盐的溶液中,只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A、B、C、D、E五种金属,其中只有E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A、B、C、D四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只有A、C溶解;将A分别放入B、C、D三种盐的溶液中,只有一种盐溶液不溶解;将D放入A、B、C三种盐的溶液中,只有一种盐溶液溶解.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______
答案
E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E的活动性最弱,A、B、C、D四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只有A、C溶解,说明A、C在氢前,B、D在氢后,将A分别放入B、C、D三种盐的溶液中,只有一种盐溶液不溶解,则此盐为C的盐,说明C的活动性比A强,将D放入A、B、C三种盐的溶液中,只有一种盐溶液溶解,则此盐为B的盐,说明D的活动性比B强,故其活动性由弱到强为EBDAC,所以本题答案为:E<B<D<A<C.
举一反三
两金属粉末的混和物30克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1克,则此混和物的可能组成为(  )
A.Mg-AlB.Fe-ZnC.Mg-FeD.Al-Fe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u+2FeCl3=2FeCl2+CuCl2   ②Fe+2FeCl3=3FeCl2
现有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一定量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剩余,那么烧杯内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向右盘烧杯中投入6.4g金属镁的样品(样品中杂质不含镁元素且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天平再次平衡,则该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至少为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某种铸造钢轨的金属粉末原料中可能含有铁、锰、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进行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由铜、锰组成;              猜想二:该粉末由铁、锰组成;
猜想三:该粉末由铁、锰、铜组成;          猜想四:该粉末由 组成.
(2)查阅资料:金属锰不能被磁铁所吸引,锰和FeSO4 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Mn元素在生成物中显+2价,生成物的溶液为浅粉色.
(3)进行实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铜取一个小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有少量红色粉末不能溶解.
②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 取5.5克粉末放入烧杯,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干燥,称量固体为5.52克. 
③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铁另取5.5克粉末, (用物理方法),称量剩余金属粉末为1.12克. 
某学生取X、Y、Z三种不同的金属,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稀硫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表中“+”表示能反应,“-”表示不能反应)则X、Y、Z、H、Cu五种元素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XYZ
硫酸铜溶液-++
稀硫酸-+-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铁>锰>铜.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①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______中,观察现象;
③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______.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同一种稀硫酸,并将每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和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2017.4
第2次2014.8
第3次2012.2
第4次2012.0
第5次20m